
4 重情重义的真挚情怀
在这个世界上,情和义一直是无价之宝。明代方孝孺有言:“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而在汉语里,“义”字的含义从来极富铿锵阳刚之气。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因此,君子应当是有着重情仗义真挚情怀的人。
毛泽东是一个本真的人。他对长辈以敬、待兄弟以诚,从不以主席自居。解放后,他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发来的信件,虽日理万机,但建国初期与亲朋故旧的往来通信,毛泽东都坚持自己亲笔回信。他对家乡亲友的复信,龙飞凤舞,字字有情。他的老同学周世钊曾向他建议:一般亲朋好友的复信,交给秘书去处理吧!毛泽东回答道:“这不好。亲笔回信,是对亲朋好友的尊重;再说,秘书不知道来信者与我的关系,要向秘书讲怎么称呼,怎么复信,写什么内容。这样,比我自己复信的时间还要多,还不一定写在点子上,不如我自己提笔写几句还省事得多。”
毛泽东一生所得稿酬颇丰,但他很少自己取用,每每得知在家乡的长辈、同族兄弟、表兄弟、老师、同学、邻居,甚至少年时一道看牛割草的朋友生活困顿无以为继之时,他大都慷慨解囊给予补贴帮助;他代杨开慧向岳母杨老太太尽孝,自新中国成立始,每年给岳母杨老太太寄两次生活费,每次600元。有时秘书忘记了,他便叮嘱要补寄。
1920年,为了开办长沙文化书社、出版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开展湖南人民自治运动、筹组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毛泽东曾向章士钊请求资助,章从所募集的勤工俭学款项中抽出了一部分,交给毛泽东,解了毛泽东的燃眉之急。1963年,毛泽东向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回忆起此事,并让她转告章士钊,“你回去告诉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1年还2千,10年还完2万。”章含之把毛泽东的话通报给父亲,章士钊回话说,当时的银元是募捐而来,他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而且,当年把钱交给毛泽东,完全是按照杨昌济的意思处理的,因此,自己不能收此馈赠。毛泽东再次向章含之挑明:“我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又爱管闲事,散钱帮助许多人。他这几年写给我的信,多半是替别人解决问题。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依据他老先生的脾气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的账无论如何是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费中付出。”几天后,毛泽东果然派秘书徐业夫送上第一个2千元。以后,每年春节正月初二,送上2千元。十年后,毛泽东又说:“从今年开始还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应是多少。就这样还下去,只要行老健在,这个利息就要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