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坦克驾驶、研发维修神器……求把这样的精兵带回家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恒昌 等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8-01-09 03:02

王祖文 王大亮 摄

后勤保障兵王祖文

升级“自我”

■王泉财 李爽

初冬,大别山腹地,一场红蓝对抗演练进入白热化。

“轰——”气象雷达车突然趴窝。驾驶员随即点触身旁“小装备”,临近的抢修小组秒接讯息,5分钟赶到。紧急“会诊”,“小装备”把“需要更换零部件”等需求传到后方保障维修车。烽火驰援,紧急抢修,40分钟后气象雷达车重新投入战斗……“小装备”全称为《军械维修器材自动跟踪识别系统》。“21场检验,场场完美。”此刻,某武器仓库二级军士长王祖文的眼睛湿润了。

是啊!十年上下求索,换作谁也难免心海波澜。

那年仲夏,王祖文刚走马上任仓库军械维修器材包装中心主任就遇上挠头事。“加急配送某新型火炮零部件。”幽长的洞库里,王祖文他们忙活一上午,才好不容易从码垛成堆的物资中找齐配件。“难道每次备货都得这样翻找?”王祖文决心研发一款设备,结束人力查找的老皇历。八九个方案出手,都不如意。一天,他去超市购物,结算时看售货员麻利地扫码、计价,一拍脑袋:“有了!”

700多个日夜,千余次建模、组装、试用,一套《军械维修器材智能快速查找系统》投入运行。数栋库房数万器材配件,一经扫码即可迅速定位。这项革新很快在全军推广。“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手捧大红证书的王祖文心中却没有多少欢喜。同批获奖成果大多对接训练场或紧靠军事前沿,而他的却囿于后方仓库,含金量没得比。

“人在后方,眼睛也须紧盯战场。”王祖文心中有样东西在萌动。几天后,一份“革新成果升级版”方案出炉。转眼又是几年,20余项派生成果相继诞生,《基于立体洞库自动化系统研究》还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但他苦苦研发的“升级版”依然在梦中……

“你不知道啊,车出了故障得找半天,换一个零件又要等半天,这效率……”一次演习后,担负抢修任务的战友回来发牢骚。说无心,听有意,王祖文灵光一闪:升级的方向就在这!很快,“升级版”出炉。但紧要的跟踪定位——“北斗系统”怎么也融合不进去。那些天,王祖文日夜都在琢磨、攻关。

3个月过去了,硬骨头没啃下,头发掉了一大把。王祖文决定北上拜师。他带着设计方案和半成品,千里迢迢赶到石家庄,向参与研发“北斗”的教授求教。一整天,教授绘略图、讲原理、教实操,王祖文边学边问边记。北斗卫星定位、射频技术融入……在专家悉心指导下,又历经一年多,《军械维修器材自动跟踪识别系统》终于问世。从“智能快速查找”升级为“自动跟踪识别”,虽然向前一小步,但它打通了从后方仓库到前方战场的通道,实现了由单纯保障力向战斗力转化。

演习场归来,王祖文又对“升级版”作了改良。此时,战友建议他赶快上报评奖,争取捧回“一等奖”,可他摇了摇头说:“等100场演习检验后再说吧!”说完这话,他抬头望向远方……

把岗位当战位

■王祖文

每个岗位都连着打赢。身为一名后勤保障兵,我相信,凭一颗匠心也能有一番作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