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王喜:哪有什么天生优秀?!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杨帆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8-12 15:48

不惧生死勇挑重担,“忠诚卫士”靠军人血性让敌人胆寒

2014年10月8日,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中心小学发生一起校园劫持人质事件,王喜作为特战队员主动请缨担负处置任务。图为王喜在战友的帮助下采取无固定索降的方式,从4楼索降至3楼解救人质。(王前兵摄)

军营是“整容院”,更是大熔炉。如果说军营让王喜有什么改变,除了军事素质、普通话,王喜说能影响他一生的是军人血性!

入伍7年来,他先后参与大型活动安保13次,参加处突维稳12次、抢险救援6次,参与公安禁毒、打黑等专项行动11次,摧毁3个暴恐组织联络点,查获管制刀具、仿真枪、毒品等违禁物品60多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人,解救被困群众700余人。

可是入伍之初,王喜并不像现在这样是只冲锋陷阵的“小老虎”,他曾因看到案例录像中的真实场景而心慌得一夜睡不着觉,也曾面对劫持人质靶双手发抖,迟迟不敢开枪。“第一次作为特战队员执行任务的时候,特别紧张,犹豫,力不从心。”王喜口中的这个第一次,发生在2013年宁远“1.07”抓捕行动中。当时王喜第一次作为特战队员跟着时任中队长周昌祥执行任务。面对手持利刃的犯罪分子,周昌祥一把将王喜拽在身后,奋不顾身与犯罪分子展开搏斗,拼死将其擒获,手却被划破,鲜血直流。生命中头一次看到流血负伤,浑身战栗的王喜内心被一种力量深深震撼了。事后,他问中队长,不怕吗?这位二等功臣告诉他,当好一名特战队员,就要关键时刻不卷刃,危急关头敢出鞘,要是连这点血性都没有就不配当特战队员!

从那之后起,王喜在心里暗自发誓,下一次行动,我一定不怂!

一年后,王喜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2014年10月8日,1名嫌犯在小学教学楼的三楼劫持一名小女孩,情绪很激动。公安机关请求狙击解救,但现场指挥员考虑到如果在校园狙击,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创伤,于是提出“谈判攻心、索降抓捕”的建议,并派出平时训练成绩突出的王喜执行这次任务。然而,索降位置无法固定绳索,王喜就把索降绳的一头交到两名队友手里,冒险尝试从未训练过的无固定索降。绳索摇晃剧烈,稍不小心就可能碰到身后一米处的高压线,所有人的心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而此时的王喜凭着沉着冷静,在嫌疑人环抱人质企图向阳台外侧侧翻坠下的瞬间,用力一蹬阳台外墙,利用身体惯性突入三楼阳台,在身体下落的同时,两脚死死夹住人质,顺利将嫌犯和人质分离,抓捕队员飞身扑向嫌犯,将其制服。

“心里装着战场,眼睛盯着战斗,王喜身上是满满的血性与担当。”支队政委刘小龙由衷赞叹。与以前那个内向胆小的王喜比起来,从军后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敢担当,危险困难冲在前的男子汉。

凭借着多次高质量完成反恐处突任务和过硬的军事素质,2016年,王喜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成为了20多年来永州支队获此荣誉的第一人,也因此荣立一等功。

从普通战士到“忠诚卫士”,王喜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也成了军营里的名人。可是对王喜来说,“忠诚卫士”的生活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不同。现在的王喜,还是每天训练,学习,“我的水平在哪里,我很清楚!”用他自己的话说,获得荣誉只是让他更清楚自己的短板和优势,扬长补短,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沉甸甸的奖章挂在胸前,心中却仍是当初怀揣梦想的少年,荣誉代表着过去自己做了什么,更承载了未来自己应该怎么做。图为王喜载誉归来感念组织的培养。(杨宁摄)

记者手记

服役满5年时,王喜曾面对过一次走与留的选择。由于学历偏低,王喜失去了提干的机会,当时有人建议他趁着立了一等功赶紧回家,说不定能找个好工作。可是王喜毫不犹豫选择了继续留队。

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那样:“伟大并不在乎你有多少丰功伟绩,而是在于你是否能坚守每一份平凡”。他说,他不会忘记当初那个肢体不协调、说话不清楚的自己;更忘不了那些加练、苦读的日夜。那些没有压垮他的日子,已然成了激励他继续前进的财富,不管多难,总归是会熬过去的!

荣誉的背后,是艰难,坚持和坚守,其中甘苦,冷暖自知。

说起接下来的打算,王喜的语速没什么变化,脸上的神色倒是多了一丝坚定。他有属于这个年纪的焦虑和压力,比如夫妻异地分居、家庭角色缺席;但更多的是对军营的执着和笃定。“我的本事都是在部队学的,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他很清楚他的能力和心之所向。

王喜今年27岁,一个只要努力就充满无限可能的年纪。军营已经为王喜的生活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但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他的人生,现在还远不能下定论。

结束采访,王喜就立即回到队伍中参加日常训练,这一天,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

看着他的背影,我相信,他的未来,可期。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