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多级火箭直上云霄,这枚“ 乘客”返回后毫发无损

来源:国防科大 作者:彭科 白锡斌 宋昕 包志远 蒋勇睿 雷清雲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1-15 19:30:33

“嗖嗖”

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

多枚火箭挣脱大地呼啸而起

直指苍穹

成功实现级间分离

空中点火与一二级伞降回收

这是第二届空天科技文化节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竞赛的现场。这些腾飞的火箭上,有着一名特殊的“乘客”:1枚重量不小于50克的鸡蛋。参赛队要做到火箭保证飞行高度最大化的前提下,一二级成功开伞,二级火箭落地不破损,有效载荷——鸡蛋完好无损。

此次竞赛规则与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对应项目基本一致,火箭需完成一级点火起飞、一二级分离、一级伞降回收、二级空中点火、二级伞降回收、二级落地自动解除降落伞等关键动作,既要让火箭飞得更高,又要保证这位特殊的“乘客”安全返航。

火箭安全着陆

鸡蛋易碎,因此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要保持绝对平稳。要让“鸡蛋飞得高”,最大的困难在于确保飞行姿态稳定的前提下,二级火箭空中点火并保持竖直的状态继续向上飞行;而确保“鸡蛋落得稳”,就要在空中可靠地开伞,一旦出现“翻盖式”开伞机构异常或失效,降落伞的折叠方式错误等问题,火箭将一头栽下,功亏一篑。精准可靠,是确保这趟“航天旅程”顺利的法宝。“航天没有99分,对于极致可靠性的追求是流淌在航天人血液里的基因。”

由于参赛队员大多数是没有火箭设计装配与发射经验的“新手”,在方案的探索初期,各支队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二级伞经常打不开,鸡蛋全都落地摔成糊。指导老师彭科、白锡斌带领参赛队员冒着雨雪,进行了多次地面和空中的开伞试验,将开伞不成功的问题定位到一二级分离后箭体姿态扰动、伞绳与碳杆或尾翼缠绕等现象。

研究火箭结构

参赛队员们现场交流取经,找问题症结,指导老师与教练组针对问题逐一讨论,终于通过尾翼尖拉线、改进叠伞方式等,探索出了高可靠的分离与开伞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本次校赛的开伞方案指导,改进方案的载荷回收率高达90%以上。参赛队伍中飞得最高的火箭直冲上了139米的高空,这枚小小的鸡蛋进行了一次惊险的“飞天旅行”后,安然无恙地返回地面。

比赛所依托的智慧火箭俱乐部构建了基于低成本模块化可重复使用模型火箭平台的科教融合软硬件体系,指导学员开展火箭领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与自主实践,研究验证空天领域总体、气动、结构、飞控等方面先进设计方法与技术,探索“智能+”火箭技术,未来的“智能+”火箭将像人类这样的智能体一样具有会听、会看、会学习、“越飞越聪明”的特点。迄今为止,智慧火箭俱乐部吸引了15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深度参与,取得了60余次模型火箭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