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国防大学专家解读:2020年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值得关注

来源:国防大学 作者:朱晓萌、罗凤歧、张啸天、桑宝忠、潘政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1-19 09:27:25

前言

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和此伏彼起的冲突事件中,2020年悄然过去。回望这一年,各国艰难抗击疫情,大国竞争持续加剧,单边主义、保守主义逆势回流,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多域安全风险上升。全年虽然没有爆发大国军事冲突,但在灰色地带、边缘地带、新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把军事实力作为保障安全、应对风险、谋求主动的重要依托。

围绕“解读202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形势”这一主题,国防大学微信公众号邀请国家安全学院“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研究团队”撰写了一组文章,今天推出的是《2020年战争形态与作战样式的变化值得关注》。

2020年,国际秩序加速失衡,大国竞争持续加剧,安全生态发生变化,危机事件频发,武力手段重新成为经常使用的战略工具。这一过程中,技术创新和装备发展势头强劲,战争需求与军事实践同步增加,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出现新的变化,这一态势值得关注。

无人机普遍用于作战

21世纪以来,无人机运用逐渐增多,在多个场合出现。例如,在阿富汗、叙利亚、伊拉克、巴基斯坦、也门以及索马里等地,美军经常使用无人机执行侦察监视、情报搜集和定点打击任务,俄军也经常使用无人机执行作战任务。2019年,随着胡赛武装使用无人机袭击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设施,无人机和无人作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年起,无人机作战运用更加广泛,无人作战样式加速发展。

▲2020年10月,纳卡冲突中被广泛使用的TB2无人机

表现之一,无人机成为必备武器。纵观2020年,世界各地爆发的多次军事冲突和各种作战行动中,基本上都有无人机的身影。例如,2020年1月3日,美军运用无人作战系统猎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9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纳卡冲突,双方均大量使用无人机。这些军事实践表明,不仅美俄等大国普遍运用无人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小国也能熟练运用无人机。

表现之二,无人机运用样式增多。2020年,除直接用于军事打击之外,无人机被广泛用于情报侦察、目标指示、火力校正、毁伤评估、态势监控、信息对抗、自主认知等各种军事行动,行动样式不断创新。例如,在纳卡冲突中,双方不仅用无人机实施打击,还借助无人机获取信息,向世界公开展示反映作战进程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表现之三,无人机性能优势得到体现。在军事运用中,无人机的性能优点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操作灵活、隐身性能好、被打击的难度大;造价成本低,遭到毁伤损失比较小;携带弹药量虽小,但可以摧毁关键目标;能够突破人的生理限制、长期工作,持久作战性能高等。如果无人机密集出动、互相配合,还能产生群体性作战效应。

可以预判,无人机因其持久的工作能力、灵活的作战方法和巨大的战略效能,将推动无人作战加速创新,继续引发“人-机”关系、军队组织形态和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

正在出现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作战样式

人工智能在经历60余年曲折起伏发展之后,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脑控、仿生等技术支撑下,迎来了新一轮演进浪潮。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这轮浪潮正在开启智能化军事革命的大幕。这一进程中,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智能化武器装备研发,提出“分布式作战”“多域战”“算法战”“认知战”等诸多概念,不断探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作战样式。

近年来,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作战样式正在加速演变。2017年,在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会议上,一名演示者现场展示了一款完全基于AI技术、内置传感器与广角摄像头的小型机器人,以视频形式演示了该款机器人通过机动躲避、面部识别锁定模型人,迅速贴近模型人额头引爆3克炸药、实施致命一击。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遭遇有智能化特征的无人作战系统袭击身亡

短短几年间,这种试验变成了现实。2020年11月27日,伊朗首席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途经德黑兰省的阿伯萨德地区时,遭受停在距离公路150米外皮卡汽车中一架可远程操控的机枪袭杀。这次袭击,完全是无人作战力量单元在体系支撑下自主进入状态、自主实施的作战行动。媒体认为,该系统能够自主评估效果,自主确定是否结束或继续展开后续行动,形成了目标感知、自主决策、自主行动和评估的闭合回路,是一次典型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作战行动。

可以预判,人工智能正在为提升作战能力开辟巨大的空间。在智能技术广泛运用、战略需求强烈催化下,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智能化战争可能会更早到来。

爆发战争的门槛降低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长期以来,少用武力、慎用武力乃至不用武力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武装冲突也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多数国家把它作为最后使用的保底手段。然而从2020年频繁的冲突中可以看到,战争门槛正在降低,甚至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常用手段。

2020年,国际上爆发了印巴冲突、纳卡冲突、也门阿拉伯冲突、叙利亚战事、埃塞俄比亚冲突、顿巴斯冲突、利比亚军事冲突、中非武装冲突等,整体上呈现出战火经常点燃、战事不断增多的态势。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世界格局步入动荡变革期,一些国家降低了动武的顾虑,敢于使用武力谋求利益。另一方面,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快速发展,为爆发战争提供了手段。在先进技术和实践需求驱动下,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动武的门槛都在降低,军事手段成为实现战略目的的重要选择。

▲2020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前旅长卡西姆·苏莱曼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遭美无人机袭击身亡

战争门槛降低,还表现为暗杀行动增多。过去,西方强国选择找个理由发动局部战争,通过战争胜利清除敌对方主要领导人。例如,伊拉克的萨达姆、利比亚的卡扎菲,都因战争失败而丧命。2020年,做法发生变化,国际社会针对关键个体的暗杀行动明显增多。部分军事强国借助“天地一体”“云数据”系统支撑,使暗杀行动更加精准,真正实现了“发现即摧毁”,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这些行动往往都是战略体系支撑下的精准暗杀,既降低了攻击成本,又能在更隐蔽、高效、精准的情况下清除目标,且难以溯源取证。不仅如此,这些行动还能够对对手施加巨大的战略威慑力,产生心理震撼,实现“直取意志”的效果。这种做法,使战略手段和目标之间更加接近更加快捷,趋近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迫使敌人服从意志”的论断,也接近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屈人之兵”的表述。

可以预判,2020年之后的数年,持续爆发各种类型的军事冲突将成为国际常态。在各类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暗杀这种违背国际惯例的行动样式,将在混合战争、多域博弈中持续出现,甚至成为部分国家常用的行动样式。

(作者系国家安全学院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研究团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