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巩固思政课政治优势 培养过硬军事卫勤人才

来源: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王宝红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1-21 09:17:46

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从体系上破题打开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对军医大学来说,回应主席提出的时代课题,必须鲜明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最现实、最紧迫的“必答题”。从武汉抗疫实践看,一大批军地单位“张华传人”在危难关头听党指挥、不惧生死、冲锋在前,既彰显了空医大人忠诚于党的军魂意识,也用现实大考启示我们,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是军队院校的根本使命,熔铸军魂、铁心向党是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

一、方针指引方向,立牢铸魂育人总遵循。习主席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必须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院校思政课守正创新、体系重塑,必须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真正让党管思想在院校立牢扎深。坚定政治建校根本原则。军校姓军,思政课就是要为学员立起精神支柱、强化政治灵魂。当前,受腐朽思想渗透侵蚀、行业歪风滋生蔓延、负面舆情冲击干扰,学员的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易变性的特点,如何在多元中立起主导、在纷乱中明辨是非,关键是把“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要求落到实处,始终把讲政治贯穿办学治校的各领域,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把对党忠诚作为人才培养的“金标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让青年学员从理论源头把正成长方向,在内心深处扎牢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支柱和强军之魂。

突出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诚可靠的人手中,是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根本指向。面对西方势力“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 的大肆鼓吹,妄图拔根去魂的险恶用心,只有牢牢把握“育才先育心”,才能确保培养的人才底色纯正。军医大学80年办校育人实践,立德树人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孕育了特色鲜明的“两华”精神,涌现出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名家大师。新时代思政课必须传承创新,将红色传统、革命精神、军魂意识植入基因密码、融入灵魂血脉,教育引导青年学员自觉做强军事业坚定的举旗人、忠诚的接班人。主动占领思想舆论阵地。思政教育本质上是思想阵地主导权的争夺,思想上的麻痹缴械无异于自毁长城。近年来发生的军队留学人员被查扣、院校网站被恶意攻击、专家邮箱受到监控等,都反映出院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风险不断加剧。深刻警醒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有理有据地宣讲“特色理论”,绘声绘色地讲好“中国故事”,旗帜鲜明地批驳“歪理邪说”,不断增强说服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近3年,学校获批国家、军队级思政教育课题12项,编写思政教材18部,9人次在全军、空军院校政治理论教学比武中获“精品课”和一等奖,思政课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二、战场牵引课堂,标定为战育人基准点。向战而行、保障打赢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院校思政课归正指向、聚焦主题,必须紧紧围绕战斗精神灌注、战斗意志提升和战斗作风培塑凝神聚力。贴近战场才能激发战斗精神。与指挥院校相比,医学院校的思政课“军味”“战味”不浓,回答“打什么仗、怎么打仗”的思想领先作用发挥不够。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战场当成课堂。武汉抗疫期间,学校抓住医疗队5天4上《新闻联播》、学员高度关注的有利契机,推动思政课堂向抗疫战场延伸,组织前方医护人员和学员开展“云讨论”“云互动”,用“人民生命高于一切”的情怀厚植宗旨意识,用“敢与死神掰手腕”的精神激发血性担当,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树学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英雄品格。

围绕实战才能鼓舞胜战信心。思政教育的力量,全部来自“真理真情真实”。如果脱离了生死一线的战斗实景、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就容易把课讲虚了、讲空了。为了弘扬抗疫精神,帮助学员充分认清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衰败,直观感受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校创排《战疫必胜》大型情景剧、组织抗疫事迹报告会,激励广大学员许党报国、学习成才、基层建功的热情动力,去年全校有40名学员主动赴艰苦边远地区工作,临床综合排名前3的毕业学员全部申请支边,用实际行动践行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铮铮誓言。矢志打赢才能锤炼战斗作风。战场打赢,是检验育人成效的唯一标准。从实际看,院校的思政课还有不少“重痕轻效”“重形轻绩”的现象,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验证的封闭“小圈子”还没有完全打破。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以实际成效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坚持以实际实效评价思政课的质量,综合评判理论考核、军事训练、为军服务等情况,让理论教育与打赢实践深度对接,以务实的教风学风磨砺必胜的战斗作风。去年以来,学校派出39批次406名专家教授,深入5个战区空军135个单位巡诊,在边远艰苦地区这个“第二大课堂”中,锤炼党性修养、磨砺意志品质、强化奉献精神。

三、特色融入体系,构建合力育人大格局。如何紧跟战略空军建设步伐,找准发展定位,主动融入空军思政教育大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生动格局,是军医大学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着力重点。用空军精神引领育人实践。上好思政课,首先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过去一段时期,军医大学存在片面追求规模增长、经济效益的倾向,“重市场轻战场”“重科研轻教学”的认识偏差,对学员成长带来了一定的思想干扰。转隶空军后,战火中孕育、战斗中形成的空军精神,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强大动力。学校坚持用“老航校精神”“空中拼刺刀精神”“甘巴拉精神”教育激励青年学员,邀请“强军先锋飞行大队”、“八一勋章”试飞英雄李中华等空军英模来校作报告,使“飞行万里不迷航,战鹰永听党指挥”的信念成为学员成长新的时代精神动力。

用蓝天文化涵养育人风气。当前,学校以空军回访巡视整改为契机,全面整肃在教学、训练、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不良风气,需要发挥思政课铸魂励志作用,用蓝天文化涵养崇尚荣誉、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强化“热爱空军、建设空军、献身空军”的使命责任。要加快推进军种文化和军医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示空天英模、灌注空军基因、传承空医传统、体现卫勤风采,让军校、军医、军魂血脉相通,蓝天文化和空医文化交相辉映,以有厚度、有温度、有力度的特色文化引领师生成长成才。用空天事业积聚育人力量。对照习主席提出的思政课教员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要求,学校思政教员队伍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缺乏部队锻炼经历,基层一线实践经验不足,“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现象,制约了思政课建设的质量效益。学校先后在西安试飞局、空36师等单位建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聘请3名英雄试飞员担任思政辅导员,选调83名优秀基层干部充实到学员队,选派教员参加重大演训、执行援外帮建、赴一线部队代职,全面提升为战教战研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