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四年前的信
■王 泽
“那时我们刚考进军校,教员让大家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拆信的时候。”毕业前夕,陆军边海防学院大四学员聚在一起,拆开了入校时自己写下的那封信。
“一步步走来,苦乐交织,此时你应该给自己鼓个掌!”看到信中的这句话,学员梁俊龙百感交集。他一边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一边细数自己4年来的成长。
入校以来,梁俊龙在模拟连骨干岗位表现优异。大家经常能看见他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写写画画。
“骨干任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别怕失败。”梁俊龙说。任职期间,他会记录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每隔一段时间复盘一次,确保同样的失误不出现第二次。
整理自己获得的一张张证书时,梁俊龙说:“军校期间就是要多经历、多积累,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立得住、走得稳。”
学员周浩的信纸上,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信的开头,他这样写道:“未来的4年,我希望你不浪费时光,珍惜每一次机会。”
为了解边防官兵的工作和生活,那年寒假,周浩去了一趟全军最北端的北极哨所。
“冬天的漠河,只有哨所的地面看不见积雪。那里的官兵虽然独立驻防,但仍保持着扎实的作风。无论外面的气温多低,只要下雪他们就会去扫,确保营区环境整洁。”周浩和同学们分享。
身处偏远的边防,官兵们依然满怀热爱。这样一丝不苟的作风深深触动了周浩。回到学校后,无论课堂汇报还是读书交流,他都认真对待、努力准备,同学们经常能看见他挑灯夜读的身影。
军事建模竞赛、红色经典诵读、军事运动会……周浩用实际行动给4年前的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何锦龙是一名士兵学员,他的信里有一段醒目的话:“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自己。”
4年前,何锦龙在边防一线填报了自己的考学志愿。他说:“我要去陆军边海防学院,毕业后回到边防,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家都说,何锦龙的这4年“很有方向感”,经常能看见他在自习室研究专业问题,一提到边防,他的两眼就格外有神。同时,何锦龙运用自身亲历的边防斗争经验,帮助战术教员创造性开展“沉浸式教学”,以情景设置、交互问答、模拟对抗等环节,将边防战场情况搬进军校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
“那时我们在一线,一个月没洗过澡。边防条件艰苦,却是我日思夜想的地方。”何锦龙说,“热爱边防才能建功边防,我的军旅生涯能够在边防扎根,是我最大的荣幸。”
学从高远、志在边疆,4年前的信纸铺展在眼前,4年前的少年锐意不减。怀揣理想与热爱,又一批学员奔赴山海,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他们的边防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