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宝贝,你已经好啦,不用再来叔叔这里了”,金鹏主任乐呵呵地对孩子说道。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金鹏主任带领团队,联合儿科医学部儿童外科一病区,成功救治了一名6岁的“食管气管瘘”患儿,为孩子消弭了多年的病痛。这也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在近3个月内治愈的第4例食管瘘患者。
据介绍,璇璇(化名)刚出生时,一喂奶就吐出来,且频繁大量流口水,见此状况,家长赶紧带着孩子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就诊,检查时发现孩子的食管和胃不通,中间是“实心”的,喝下的水和吃下去的奶根本进不到胃内!出生后第4天,璇璇因“先天性食道闭锁”收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新生儿外科,施行了“胸腔镜下食管吻合术”。按正常情况,术后恢复顺利,她就会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但天不遂人愿,孩子近年来反复出现呛咳和呼吸道感染,每次都需要靠输液抗感染治疗,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发育成长。4月底,璇璇(化名)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学部进行术后复查,在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时,发现孩子出现了“食管气管瘘”,瘘口就位于原食管吻合口近端。也就是说,即使孩子的食管和胃已经畅通,但因为食管和气管之间出现了一个异常通道,只要喝奶喝水或者吃食物,就会通过瘘口进入气管,引起呛咳和肺部感染。
见此情况,儿外科一病区主任黄柳明立即联系消化内科金鹏主任会诊。金鹏主任在为患儿仔细查体后,发现更大挑战还在后面。孩子还小,动脉导管未闭,消化道生长发育不够完善,食管黏膜比较脆弱,营养严重不良,手术和麻醉的风险相比普通患儿更高。
经过多学科团队反复讨论研究,最终为患儿制定了胃镜下使用新型吻合装置“一次性止血闭合夹”行食管瘘夹闭术。据介绍该术式创伤较小,为内镜下治疗食管瘘的新型方案,而传统手术,需经胸部入路行气管食管瘘修补术,手术创伤较大、风险高,复发率高。
经过与患儿家长沟通并征得家长同意后,5月10日,消化内科金鹏主任带领团队为患儿实施了胃镜下食管瘘夹闭术。术后2周复查胃镜提示食管瘘口直径较前缩小明显,继续予以保守治疗1周后,再次复查胃镜,发现瘘口已完全闭合。
据金鹏介绍,食管气管瘘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仅靠输液或管饲饮食维持,病人花费增加,正常的胃肠功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营养状况会越来越差。并且瘘口会导致继发肺部感染或胸腔感染,仅靠抗生素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寿命都会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