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数字时代的健康警报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小明 张燕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05-10 00:48:28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全面渗透日常生活的今天,一种名为"视频终端综合征(VDT Syndrome)"的现代疾病正在悄然蔓延。据统计,全球约60%-90%的屏幕使用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疲劳症状。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视力健康,还可能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视频终端综合征是指因长时间(每日≥6小时)近距离使用电子屏幕而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涉及眼部、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其发病机制主要源于"视觉超负荷"与"身体静态姿势的长期维持",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系统功能紊乱。

该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多样,远不止眼睛疲劳这么简单。最常见的眼部症状包括视疲劳、干眼症和光敏感。白领林女士,因工作需要每天对着电脑屏幕超过10小时,半年后出现眼胀、视物模糊的症状,检查发现视力从1.0下降到0.6,确诊为视疲劳引发的视力下降。干眼症则会引起眼睛干涩、异物感、充血、流泪;光敏感则表现为畏光、眩光等不适。此外,肌肉骨骼系统也常受影响,常见的有肩颈腕综合征和腰背部疼痛。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容易导致肩颈僵硬、酸痛,手指麻木;而不良坐姿则是引发腰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小李,因长期低头伏案敲代码,患上了严重的肩颈腕综合征,手指经常麻木,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操作。在神经与精神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儿童及青少年还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情绪焦虑等问题。

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高危人群涵盖全年龄段。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过早接触屏幕可能影响语言能力发展,限制空间想象力,甚至引发行为异常。2岁桐桐,因父母忙于工作,常将手机交给孩子观看动画片,结果孩子到了说话的年龄,却只能说出简单的词汇,语言发展明显迟缓。研究显示,2岁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出现语言迟缓,而6岁孩子沉迷平板则可能出现抽动症等问题。成年人中,办公室人群因长时间办公和不良坐姿,成为主要受害群体。老年人由于泪液分泌减少,在热衷上网、刷剧时更容易加重干眼症状。王阿姨退休后迷上了短视频,每天刷视频时间长达8小时,不久后就出现眼睛干涩、畏光等症状,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严重的干眼症。

面对这一健康威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预防措施。在日常用眼习惯方面,建议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6米外物体20秒;同时调整屏幕参数,使其亮度与环境光匹配,并可佩戴防蓝光眼镜。在使用环境上,保持屏幕距眼睛50-60厘米,视线略向下倾斜10-20度;将环境湿度控制在40%-60%,避免空调直吹。此外,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缓解肌肉僵硬;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和抗氧化物质,也有助于保护视力。对于特殊人群,如2-6岁儿童,每日屏幕使用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单次不超过20分钟;屈光不正者则需及时验光矫正。

一旦出现持续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通过使用无防腐剂型人工泪液缓解干眼症状,采用热敷、眼部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以及针对儿童焦虑症状的心理疏导等手段进行干预。

视频终端综合征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防治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以身作则,减少"人机互动",增加亲子户外活动;职场也应推广站立办公、工间操等健康制度。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呼吁的那样,任何年龄的屏幕使用者都应建立健康边界。只有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保持科学节制,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