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七届意识障碍学术论坛举行,“植物人”促醒应多方面介入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夏小雨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07-30 10:14:22

“规范治疗是基础,神经调控是突破的希望。”7月25日至26日,第七届意识障碍学术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夏小雨表示,近年来意识障碍促醒治疗蓬勃发展,但存在重外科干预轻内科治疗,重医疗轻护理等倾向。实际上,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疗和管理,才能更好地改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慢性意识障碍俗称“植物人”,病情复杂,所面临的临床问题也不单单是“促醒”这一方面。夏小雨介绍,慢性意识障碍的综合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涉及以下多个方面的协同配合:

在重症监护治疗中,首要的是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评估气道通畅性,必要时借助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并根据血气分析调整参数。循环系统的维护则通过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等方式,预防低血压或休克,还要定期评估脑功能,营养支持方面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提供足够热量与蛋白质,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严格做好感染防控,降低并发症风险。

日常治疗中,内科有多种药物用于促醒,要及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调整,营养支持要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鼻饲管或胃造瘘提供营养,同时监测相关指标,做好管路维护和误吸防控。此外,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多感官刺激,如不同材质接触、播放熟悉音乐、调节光线等,促进患者神经可塑性。

康复治疗手段以物理治疗为主,通过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等预防并发症、改善肢体功能;言语与吞咽功能训练则通过口腔感觉刺激、构音器官运动训练、调整摄食姿势等提升吞咽和言语能力,必要时使用交流辅具;高压氧治疗、经颅磁刺激、超声药物透入等物理因子治疗,以及生物反馈训练和光疗调节昼夜节律,也在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科干预选项适用于特定情况,脊髓电刺激可用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疼痛、下肢缺血、意识障碍促醒等,脑深部电刺激则需要精准定位靶点,多学科团队评估,术后还要定期调整参数并长期随访。

长期管理策略中,家庭照护者需要接受基础护理技能、急救、营养指导等培训,以便更好地照护患者。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周期性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且要纠正一些治疗误区,比如不盲目长期滞留重症监护室、分阶段治疗,重视基础护理而非仅依赖高科技手段。

据了解,此次论坛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意识与意识障碍分会、中国意识障碍医生联盟、中国认知科学学会意识科学分会和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联合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作为该论坛的首批发起单位,参与了每一期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组织,一直在国内慢性意识障碍诊疗规范化及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