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为了保住腿,患者体内搭了一座“桥”

来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杨超 李东林   责任编辑:张诗梦
2025-10-31 19:29:42

面对贯穿伤导致的肢体严重缺血、组织濒临坏死危重患者,截肢似乎是“常规答案”。然而,西京医院骨科创伤团队却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也更具创新性的道路——“桥接血管移植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更奇迹般保住了几乎被宣判“死刑”的肢体。

前不久,西京医院骨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50岁的杨女士在一次车祸中被重型钢管贯穿,造成右下腹部、腹股沟区及会阴部广泛撕裂,合并骨盆开放性骨折。更为危急的是,右侧髂外动脉与股总动脉严重损伤,右下肢血液供应中断,肢体呈现苍白、冰冷、无脉搏等缺血表现,濒临坏死,且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面对如此严重的复合伤,按照传统治疗思路,为了保全生命,截肢往往是无奈但必然的选择。

“我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我不能没有腿……”当得知可能需要截肢消息后,一时间无法接受,几经商量后,最终还是希望能保住患肢。骨科创伤团队迅速联合麻醉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保肢方案。经过集中讨论评估后认为,由于损伤血管毁损严重、缺损段位置较高,常规血管吻合手术已无法实施。

“既然无法直接吻合,我们就重建一条血液通路。”骨科樊俊俊副教授与手术团队经过多轮讨论后,决定采用“桥接血管移植技术”实施保肢。该技术核心在于取材患者自身功能相对次要的血管(如大隐静脉),作为“桥梁”,从健侧大腿引出一条血管跨越下腹部,为伤肢构建血液供应通道。

在手术显微镜高倍放大下,手术团队以极细缝线,将移植血管与健康动脉两端进行精准吻合。过程中不仅需要应对血管吻合的技术挑战,还需同步处理骨盆骨折及多处软组织撕裂伤,对团队的技术储备与团队协作提出严峻考验。

在毕龙副主任医师指导下,手术团队历经数小时精细操作,随着血管夹开放,鲜红血液经重建的“生命之桥”流入右下肢,足背动脉恢复搏动,成功保肢。术后,在ICU与护理团队的密切监护及康复指导下,杨女士右下肢血运逐步稳定,肤色与温度恢复正常,创面愈合良好。目前已开始早期功能锻炼,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

“感谢西京骨科手术团队,是你们让我重获新生”。患者出院时激动地讲到。本次保肢手术的成功,是医院骨科创伤中心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一次重要成果,也彰显了在严重肢体创伤救治领域的技术实力。

“此次血管移植不仅是技术上的创新,更多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我们不仅要挽救生命,更要守护患者的生命尊严。”樊俊俊副教授解释到。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为此类严重肢体创伤救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将推动显微外科技术的持续发展,今后,医院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为更多危重患者点亮生命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