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
中央宣传部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
联合发布12名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其中
联勤保障部队
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医学科主任
李慧灵光荣上榜
李慧灵:女,汉族,1975年12月出生,2014年9月入伍,2015年9月入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医学科主任。该同志牵头组建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长期致力于热带感染性疾病、热带虫媒病、热射病等防治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承担国家、军队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被表彰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联勤保障部队卫勤保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在祖国的南海之滨,有这样一位身披白大褂与绿军装的医者——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同事说她是雷厉风行的“工作狂”,“马上落实!”“跟我上!”是她不变的工作口令;患者称她是随叫随到的“守护者”,“无论什么时候,她的电话总能打通”是最暖的就医承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故事,感受一位人民军医的初心与担当。
从“聘用医生”到“军中博士”:一身戎装承载的使命
2012年,李慧灵以普通聘用医生的身份走进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呼吸科。在这里,她看到了一群特殊的“战友”:有人强忍对远方家人的牵挂,守在岗位上;有人拒绝地方优厚待遇,一心扑在科室建设;有人日夜攻关,让岛民大病不出岛的梦想照进现实……
“战友们的奉献,点燃了我儿时的从军梦。”2014年,李慧灵特招入伍,成为海南医院首位博士入伍的女军人。穿上军装的那天,她在心里默念:“一定要对得起这身绿军装。”
此后,她早出晚归钻研医术,用精细服务赢得患者信任。慕名而来的就诊者越来越多,而她的脚步,也从呼吸科诊室,迈向了更广阔的战场。
从零到一的突破:全军首个热带医学科的“成长记”
2019年,响应军队号召,李慧灵牵头建立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科。从急诊楼两间小屋起步,到能容纳50位患者的院区,两年间的艰辛藏在她泛红的眼眶里,而成长的骄傲则写在她的笑容中:
诊断海南省首例包虫病,改写我国包虫病疫区版图;
首次确诊并救治钩体病患者;
破解驻岛官兵“不明原因发热”之谜……
每一项突破,都是对“大医精诚”的最好注解。
与“热带死神”赛跑:她的挎包里装着“毒虫图谱”
海南高温高湿的气候,让热带病成为威胁军民健康的“隐形杀手”。岛上某个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的发热,伴随多脏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经过李慧灵深入了解,她得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岛上的几只军犬先后不明原因死亡死亡前也曾出现发热症状。
李慧灵带着采样设备登岛,从病犬样本中发现了关键线索——蜱虫!这些寄生虫聚集叮咬导致军犬失血死亡,也正是患者发热的“元凶”。凭借常年研究毒虫的积累,她迅速锁定病因,让蜱虫传播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战友们笑称她是“毒王”,因为她的挎包里从没有口红香水,只有密密麻麻的毒虫资料。而这份“特别”,正是守护生命的底气。
医者仁心映军魂:“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在李慧灵的病房里,总是摆着鲜花。“让病人看到希望,也提醒自己像花一样热烈绽放。”这是她的小小心愿,也是她的行动指南:
饿了吃口盒饭,累了在沙发凑合一晚,只为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周末带年幼的孩子来医院,重病号床前从不缺席;
给焦虑的患者画示意图,用通俗讲解化解多年疑虑……
从救治“耶氏肺孢子菌+支原体”复杂感染,到远程会诊非洲维和部队的脑型疟疾患者;从参与抢救南沙重伤战士,到在世界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李慧灵用实力诠释“为部队服务”的宗旨。
疫情期间,她在便签上写下:“医者,此去欲何?战病疫,救苍生!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如今回望,她只淡淡一笑:“国家培养了我,作为人民军医,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南海的风浪见证她的坚守,病房的灯光记录她的执着。李慧灵,这位南海之滨的“热带守护女神”,正用医者仁心与军人担当,在这片热土上续写着属于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