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1951年1月21日凌晨,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员李汉和战友一起,驾机升空。
没过多久,李汉和战友发现,美军20架F-84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正兜着圈子,对朝鲜清川江大桥进行轰炸扫射。
“攻击!”李汉猛一推操纵杆,向美战机俯冲下去。或许是动作过猛,李汉从敌机腹下冲过了头。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美军飞行员有点手忙脚乱。紧接着,李汉敏捷地扭转机头,迅速咬住了右后方的两架美军战机。他一按炮钮,对准长机就是几炮。
这是新生的人民军队第一次在空中与敌机交锋,注定彪炳史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刚满周岁的人民空军奉命参战。在朝鲜天空战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空军,拥有15个空军联队。其中,美国空军飞行员大部分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手,平均有着2000小时以上的飞行时间。
相比之下,年轻的中国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则普遍不到100小时,在喷气式飞机上的飞行时间更短,平均只有十几小时,他们因此被美军称为“娃娃空军”。
可是,就是这样一群“娃娃空军”,在两年零8个月的作战中,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胜利完成了掩护交通运输、保卫重要目标和配合地面部队作战的任务,在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建立了让美国空军望而生畏的“米格空中走廊”。以至于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大声惊叹:“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空军强国之一。”
早在人民空军创建之始,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建立与强大的陆、海军并列的强大空军,并使人民武装力量发展成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具有独立的陆、海、空军的强大力量。实践证明,人民空军一开始就取得独立军种的战略地位,为其日后能够迅速发展和壮大为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并经受住朝鲜战争中与强敌作战的考验,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最初,人民空军的体制还仿照苏联军队,先后成立了空军和防空军两个军种。空军以航空兵为主,防空军以地面防空部队为主。经过几年实践,中央军委感到两个军种任务相近,不但机构重叠,指挥、协同不便,而且在经济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建立两个任务相近的军种,造成了国防资源的巨大浪费。
1957年2月21日,中央军委第九十九次会议作出了空军、防空军合并的决定,保留空军番号,取消防空军建制。从此,人民空军空防合一的体制正式确立,其主要兵种包括:航空兵、空降兵、高射炮兵、雷达兵、通信兵及其他专业兵种。以后,又成立了地空导弹兵、电子对抗兵等新兵种。
根据军事战略方针赋予的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的新时期使命任务,针对进攻力量少的国土防空型力量结构,人民空军对发展思路进行不断调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民空军确立“攻防兼备”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进攻力量,实现攻防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