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关键十分钟”?问问“英雄营”的他们就知道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建文责任编辑:陈婕
2017-01-17 03:14

去年“蓝盾”演习中,“英雄营”的官兵们发现由于战斗准备时间太长,常常会贻误战机,怎么办?营里利用战斗间隙开了一个“诸葛亮会”,采纳了发射专业干部张渊的建议,将装备的战斗准备时间缩短近10分钟,随后,“英雄营”运用这一创新思路,勇夺演习第一名。

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也是发扬军事民主的一种表现

关键“十分钟”从哪儿来

记者在空军地导某师“英雄营”蹲连住班期间,官兵们聊起去年参加“蓝盾”演习时,屡屡提及关键“十分钟”的故事。

营长王春田告诉记者,演练中官兵发现,主战装备占领阵地后,由于战斗准备时间太长,常常会贻误战机。于是,营里利用战斗间隙开了一个“诸葛亮会”,发动大家想办法、出点子。

当时,参加讨论的大多数官兵提出简化战斗口令、强化操作训练的办法,只有发射专业干部张渊独辟蹊径,提出改变制导雷达“寻北”的工作模式。

“这怎么行?”“这么做将影响制导雷达的精度,行不通!”“快倒是快了,可打不准有什么用”……参与讨论的官兵大多反对张渊的建议,因为一是找不到实现的技术路径;二是制导雷达的工作模式,教规教令有明确规定,随意更改谁来承担风险。

“无论是简化口令还是强化训练,能节省的时间都只是杯水车薪。”面对大家的反对意见,张渊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只有工作模式的变革,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讨论中出现的分歧,几名参演的营党委委员碰了个头,大家觉得:“张渊的想法虽然看起来好像比较超前,但不妨试试。”

这一试,没想到却试出了“名堂”。在空情技师芦小龙的协助下,张渊反其道而行之,很快便完成了原理推导、技术论证和现地试验。随后,张渊专门为全营官兵进行了技术演示,将装备的战斗准备时间缩短近10分钟,一举获得了大家认可。随后,“英雄营”运用这一创新思路,勇夺演习第一名。

关键“十分钟”从哪儿来?演习结束后,“英雄营”官兵在复盘推演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教导员马晓东深有感触地说:“开展军事民主,不能光以人数多寡定乾坤。其实,尊重少数人的意见,也是发扬军事民主的一种表现。”

尊重并非遵从。“英雄营”没有因为多数人的意见就否定少数人,而是给少数人一个说服多数人的机会,最终让少数人的意见变成多数人的共识。 

“在我们营,人人都可以对训练‘指手画脚’。”一连上等兵郭翔宇告诉记者,由于营里的民主氛围很浓厚,给了不少“小众观点”冒头的机会,演训场上多数服从少数的现象如今已不鲜见。

“英雄营”的实践也给记者以重要启示:军事专业是一门精深的科学,正如“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那样,多数人的认知并不一定就必然正确,因此军事民主绝不能搞成简单的举手表决,而是通过普通官兵在军事实践中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的办法形成正确认知,从而为战斗力服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