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机编队。幸 涛摄
一场春雨过后,紫薇绽放,草长“鹰”飞,苏北某机场云霭氤氲,实弹训练硝烟四起。与以往不同的是,携“枪”执“箭”的飞行员并非来自战斗部队,而是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某旅参加战术基础改装的“种子”教官。改装首飞即上实弹课目,“战斗从院校打响”的冲锋号角骤然吹响。
抵近硝烟,必然直面挑战。笔者了解到,该旅作为空军首家试训最新一代大纲的飞行院校部队,面临着无经验、缺教材、少师资的现实困难,他们积极转理念、改模式、训骨干,采取“滚动改装、梯次强训、推广教学”的方式,确保试训任务不停摆,期班教学不断档。
改装如同换羽,换羽必先换脑。带队干部该旅副参谋长金鑫向笔者介绍,新一代大纲中的目视、仪表、导航等课目存在一定的技术迁移,过去的经验办法还能派上用场,而当前正在改装的战术课目则是理念全新,必须从一开始就重塑“向战而飞”思维意识,革新“为战教战”带教方式。
“过期的知识教不了新时代学员,陈旧的观念带不出合格战斗员。”首批改装战术课目的飞行教官中,丁国华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学习最刻苦的。他的改装日记上,战术战法巨细靡遗,操作规程图文并茂,训练心得随处可见,关于“新”与“旧”的碰撞每天在他的脑海中交锋。
只有先解决头脑中的“定式”,才能解开束缚手脚的“枷锁”。实际上,努力完成战斗意识解锁的不止丁国华一个人,全体改装教官由于训练初期成绩均不甚理想,强烈的本领恐慌感和任务紧迫感被激发出来,自主查找问题积弊蔚然成风:过去飞行看数据,现在作战看“外面”;过去按照脚本飞套路,现在盯着敌情飞任务;过去把进入失速视为不可触碰的红线,现在视其为争夺空战先机的手段……一项项与新质战斗力生成“不合拍”的老经验、旧办法被查摆出来,逐一摒弃。
大雨初霁的又一个飞行日,改装训练接续展开。该旅空战引导科科长王晓鹏驾驶战鹰穿云破雾,与“敌机”展开一对一空战训练。
“发现!开战!”
进入指定空域后,王晓鹏率先发难,看准时机操纵战机急速向上拉升,大载荷带来的压迫感使得他喘不上气,但这并不妨碍眼睛紧紧盯住对手的飞行态势,抓住领先转弯时机,立即占据有利攻击位置。哪知对方也是有备而来,迅速采取翼面机动,试图“挣脱”王晓鹏的控制区。两架战机在天地间追逐翻飞,双方的大脑中不断计算着距离、角度和能量,都在试图寻找攻击窗口,创造攻击条件。
空中是剑拔弩张的对手,复盘时则是互相补差的队友。成绩占优的王晓鹏讲起训练体会:“近距空战要盯住敌机凭感知操纵,不能只顾看数据,否则很容易就会成为靶机。”话语间,上一架次的飞参记录已被调出,二人随即对照着飞行轨迹进行复盘,全然不顾汗水浸透的飞行服和酸胀发麻的颈部肌肉。窗外两架战机御风而行,新一轮对抗空战接续展开。
(撰稿:高迪 郭彦纯,摄影:幸涛 张智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