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巴拉“兵王”王胜全在休整点给新一代甘巴拉人讲述边防变迁。
【引子】
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前身为成都军区空军雷达某团,2014年在编制体制调整中升格。团队1967年在空军拉萨雷达独立营的基础上组建。所属雷达阵地分布在平均海拔4988米的冰峰雪岭,其中甘巴拉雷达站海拔5374米,是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阵地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气温-35℃,正常行走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一代代官兵践行“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的誓言,长年担负进出藏飞机、部队驻训飞机的空中警戒引导任务,出色完成新型战机高原试飞、全军高海拔地区陆空联合演习等重大保障任务,被誉为护卫“空中国门”的忠诚卫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伴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原成空党委为减少极端环境对官兵身心健康的影响,想方设法为所有雷达站在海拔较低的县市相继修建了休整点,实行“阵地不变,人员轮换”的值勤模式。从此,“一站两点”,即“一个雷达站,一部分官兵上阵地战备值班,一部分在休整点训练调养”,成为雪域雷达兵延续至今的特殊戍边方式。
【手记】
高原高,阵地险,回到“家”中心里暖
胡晓宇
“现在,休整点里树叶掉完了,草皮黄了,家属院后面的大棚已经冻土,但靠近羊圈那边的大棚里还有萝卜、辣椒、芹菜和青笋……”初冬,记者收到甘巴拉雷达站一级军士长、雷达技师王胜全的微信,倏然感觉心里暖暖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前不久的采访……

甘巴拉“兵王”王胜全带领官兵在大棚里收获蔬菜。
那是雪域最美的时节,绿树、青草、繁花,在湛洁碧空映衬下亮丽如画。“咱们从家属房开始看!”王胜全笑眯眯地带着记者参观休整点。两天前,他刚上5374米的阵地参加移装任务。此时,精神抖擞、眼眸晶亮。
设施齐全的甘巴拉休整点占地42亩,座落在海拔3600余米的县城,与“伸手把云抓”的阵地有着天壤之别的生命体验。
“幸福苑”“安心苑”“馨语苑”。望着3栋二层家属楼单元门上的题字,楼前赏心悦目的碧绿葡萄藤,记者心里暖暖的。

休整点是官兵们高原上的“家”。
听说油机班长史青青的妻儿从江苏淮安来探亲,记者前往“馨语苑”探望。走进房间、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皆有,电器家具俱全,老兵秀丽的妻子和一双乖巧的儿女正偎在客厅沙发上看动画片,见儿女圆眼睛紧盯iPad屏幕,在甘巴拉战斗16年的史老兵满脸疼爱……
一边是“四季穿棉袄”的阵地,一边是温馨幸福的小家,这是多美妙的团聚啊!
“我们的‘百草园’必须看!”王胜全带记者走进家属院与新一代阳光棚营房之间的蔬菜大棚,斑斓的彩色霎时让人忘却了身在高原。蒜苗、辣椒等十来种蔬菜士兵般伫立,红玛瑙般晶莹的圣女果连接成串,摘一颗品尝,汁甜瓤沙……

休整点是官兵们高原上的“家”。
“辣椒和圣女果苗是我探家时背上来的。刚上来那天高原反应严重,又怕苗放一夜蔫了,边吸氧边指挥兵们种……”王胜全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路过塑胶篮球场,伫立营房前,坚守甘巴拉24年的“兵王”,指着青的树、红的果、绿茸茸的草皮满含深情:红叶李和榆树是朱永剑副团长转业前种的,柳树是老站长肖运虎临走前拉来的,桃树林和草皮是老站长孔维同、文影和老教导员姚有东、李再华带官兵种的。桃树刚种时只有筷子粗,现在果子结得吃不完……
记者知道,王老兵念叨的这些人,都是从甘巴拉走出去的团职干部。有的已离开部队,有的依然在高原坚守。

设施齐备、布局合理的休整点,如雪域高原的座座“幸福驿站”。
“亲历过阵地极端艰苦的人,才懂山下有个家多么温暖!”甘巴拉第16任站长、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旅长刘世国,自1986年军校毕业分到甘巴拉,在雪域坚守至今,见证了边关变迁、休整点变化。
他告诉记者,当年到甘巴拉报到时,休整点在距拉萨60余公里一个部队仓库院内,只有两排土坯房。不久搬迁到拉萨的新休整点,是精减整编部队腾空的土砖墙房,连队在那里组织官兵恢复身体、开荒种地。
“改革开放后,上级展开一项项工程,改善官兵戍边条件。”这名“老西藏”如数家珍,“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绿色工程’,解决住房、取暖、洗澡等生活之难的‘温暖工程’,将氧气接到床头的“制氧工程”,丰富业余生活的‘文化工程’,强化改善战备生活条件的‘雪域兵心’工程……”

甘巴拉休整点无纸化、数据化的训练室内,官兵既可以进行联网组训又可以分专业训练。
“改革开放的福利阳光般洒满高原军营。”漫步营院,记者内心激动与欢欣交织。训练室内,键盘声声,官兵运用模拟训练展开针对性训练;阳光棚下,上级新发的图书柜运到,官兵欢欢喜喜摆放图书……关爱从未间断,变化从未间歇。
“2011年1月11日11时11分,我们搬到这个新休整点。”现雷达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姚有东,清晰记得自己当年任甘巴拉教导员时选定的时间,“意喻始终保持永争第一的精神头。”
“营房设施齐备、布局合理,但营院环境离甘巴拉标准相差很远。”主官们带领官兵平开垦菜地,垫土种树……
王胜全发到微信朋友圈两张同样位置拍摄的相片,分别摄于2011年4月和2018年8月,相隔7年,那只伫立着硬件设施的家,已成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瓜果飘香的“花园式营院”……

某雷达站休整点官兵模拟实战进行联网组训。
这是部队各级领导悉心建设的家!这是一代代甘巴拉人倾注心血的家啊!
12年前,记者采访时任驻藏空军某指挥所政委于曙光时,这位“老西藏”对休整点的生动定位令人记忆犹新:“恢复身体的‘休养地’,生活保障的‘好后方’,强化训练的‘加油站”,拓展视野的‘好课堂’,妻儿团聚的‘好场所’。”
“高原高、阵地险,回到家中心里暖!”44岁的“兵王”王胜全凝视营院,凝视荣誉室新添的奖状奖杯,眸中有泪光闪烁,“条件变迁,忠诚不变,信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