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队伍建设是部队全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战区空军全力锻造打仗型士官人才方阵,一批精武强能、矢志打赢的优秀士官竞相涌现,在战备训练任务中挑重担、打头阵,在强军兴军征途中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岗位先锋”。
《解放军报》本期“士兵面孔”亮相的4名优秀士官,有全军专业技能比武金牌获得者,有4次参与阅兵盛典的“英雄营”传人,有精通16型雷达维修保障的“雷达神医”。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凡的业绩,用奋斗和担当彰显士官队伍的先锋模样!

岗位先锋
■撰稿/李建文、冯斌、付震、史策、高思峰 图片摄影/王荣谦、张信华、卢炳广、朱姜海

技术“红人”
阳光点点,清风习习。烤肉的阵阵香气弥漫在五月的一个周末,八一飞行表演队机务大队二大队在楼下开始了趣味烧烤。
炉灶是废弃的机油桶,烤肉的铁网是废弃的铁丝,而这些都出自机械技师白文国的手。都说机务人员的手,比金子还贵重。白文国不仅有双“金手”,还是个技术“红人”。
有次在机舱下挽起袖子换发动机时,泄漏的煤油从导管下流进眼睛,顺着胳膊往下滴,他根本顾不上擦拭,任由煤油浸进面庞和胳膊。当晚,他面部皮肤瘙痒疼痛,出现过敏症状。为了不耽误第二天正常训练,他没有吱声。为表演机加注拉烟剂时,被熏染的皮肤灼热难耐。飞行结束,他的胳膊竟已经露出一层新肉,但他依旧高标准地检查每个起落。由于皮肤严重过敏,面部的红色久久难褪,白文国真成了不折不扣的“红人”。
很多面庞深红的机务兵们曾打趣道:“晒一中午脸脱皮,晒一星期换层皮。”而白文国这位“红人”,不仅面庞红,手掌也特别红。为了能更细致地检查飞机,他养成了不戴手套工作的习惯。赤手上阵,拆螺钉、加滑油、打保险……用他的话说,“戴了手套就无法感知轮胎哪里漏气、零部件哪里有断裂,手套脏了就不知道哪儿漏油、哪儿完好”。因为不戴手套,手掌常被保险丝划伤,再经煤油浸染,伤口更不易痊愈,因而,手掌总是通红。
要说在他心里,什么是最红最燃的存在?表演队!身在这个荣誉感极强的集体,他心头总是一片火热。改装歼-10表演机后,他愈发不想辜负这样精良的装备。有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座谈会,他动情地说,“即便现在让我当机械员,我也照样能干、爱干!”说完,他的面庞因为激动更红了。
作为表演队接装后的“第一茬人”,他放下身段,主动跟着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机械师学习。判读飞参数据,工厂师傅被他问得躲着走;接装新飞机,他摸透每个零部件。
犹记得参加莫斯科航展前的出国转场,全体任务人员例行对飞机进行检查。白文国隐约发现轮胎上好像有个细微的砂眼,便叫来同机组人员一起辨认。大家认为这个轮胎刚更换没多久,可能是工艺瑕疵,不可能会有砂眼,白文国蹙眉深思。
拿来砂纸和测气压装置,他恍若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果不其然!气压值在减少!瞬时,他心头一震,找来细砂纸一打磨,的确有一个肉眼很难发现的砂眼!如果这个故障被忽视,起落架轮胎气压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轮胎爆裂,后果不堪设想!这一故障的发现为莫斯科航展的顺利转场、表演队第一次走出国门作出了重大贡献。
24年军旅生涯,白文国执行了数十次重大任务,曾随部队参加莫斯科、迪拜、巴基斯坦航空展等重大活动。他深夜加班排故障,凌晨维护表演机,“我见到过世界很多地方凌晨4点钟的样子。”笑语声里,白文国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心声
让“蓝天仪仗”更加精彩
■白文国
每一颗坚固的铆钉,都有坚定的位置。机务保障的小小岗位,也映照着平凡的崇高。胸怀一份责任感,保持一颗平常心,让“大国名片”更加绚丽亮堂,让“蓝天仪仗”更加精彩辉煌——我为此振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