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懵懂少年到铁血战士,他们勇挑重担成长为“岗位先锋”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建文、冯斌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9-08-06 03:36

“苦功”立身

“各号手就位,开始架设……”

“调整水平,连接电缆……”

“6分30秒,比上次又快了10秒!”

5月下旬,在中部战区空军某旅阵地,杜洪强熟练指挥各操作手对某型装备快速展开。顷刻间,一张无形“天网”织就。

杜洪强拿出随身携带的考评本,用红笔将人员和时间登记在案。“别小看这个本子,它记录的可是荣誉。”下士唐丰坤补充道,“成绩有进步,杜班长才会用红笔标注,否则就用黑笔。每次我们都铆足了劲,就为了见证那一抹红。”

仔细端详杜洪强,黝黑的皮肤,朴实的脸庞,感觉很普通;但一番打听过后,原来他是单位的大“名人”。作为行业的“兵专家”,他精通4种型号装备的操作与维护,撰写了近10万字的《各类装备典型故障排除方法》经验资料……

“装备使用,老杜堪称行家里手。检修排故,他也从不含糊。”提及杜洪强,指导员孔德其说道,“这个士官不简单。他完全凭着刻苦训练,一身苦功成就自己。”

去年空军某专业技能比武现场,来自全空军的专业精英列阵以待、蓄势待发,高手过招、分秒定胜负。

迅疾按键、敲击键盘、进入系统……整套开机动作下来,杜洪强用时仅2分钟。发射信号后,却无法侦测——这是考核点,杜洪强第一时间抢报故障源。

“报告教员,发现装备故障。”

“迅速排除!”

性能测试,判断故障,找准线路,断点焊接。一整套流程后,再次开机检查,装备工作正常,故障排除!“12分05秒!”成绩定格,零失误,看着恢复的各项参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那一刻,多年前的一幕浮现在杜洪强眼前。

当时,接到参加上级比武的通知后,旅里展开残酷的“淘汰战”。考核、淘汰、再考核、再淘汰……杜洪强前前后后参加了数十轮考核。他越战越勇,在“战斗”中不断磨炼自己、超越自己。

的确,杜洪强十分刻苦——150天的训练比武,他每天训练都在12个小时以上,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

距离最终比武不足20天的时候,由于赛事调整,杜洪强被告知还要参加另外一种型号装备的比武。“这么短的时间,零基础,怎么办?赛场如战场,怎能当逃兵?只有拼了!”他来不及犹豫,直面挑战。从那时起,他每天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苦练操作流程。

为了精准操作每个按钮,练就更快速度,同样的动作他往往要重复上百次,迷彩服湿了干、干了湿。为了熟记各分机电路图,他晚上到训练室,拆装密密麻麻的电路板,困了就跑到水房洗把脸,提提神。

比武现场,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杜洪强一路过关斩将。当他以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准确无误、一气呵成地完成所有课目时,金牌已是囊中之物。

心声

在磨砺中超越自己

■杜洪强

也做过“门外汉”,也曾是“维修小白”,但自己铆在基层与装备打交道,坚信勤能补拙。学历低就必须加倍付出,业务弱就必须不断实践提高——这是每名基层战士“士兵突击”的必由之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