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军人最难忘的时光是什么?
估计不少人的答案都会是:新兵连。
三个月的新兵连,有太多值得回味的记忆。
下面,就一起来到南部战区空军某新训旅“我是一个兵”——“初心·使命”访谈活动现场,回顾新兵连,听听那些属于新兵们的成长故事……
活动分“深度访谈”“说句心里话”“写给未来的一封信”三个篇章依次展开。现场不仅有刚刚历经百天淬火磨练的新兵战友、带兵骨干,还特别邀请了100余名家长,与新兵一道共敞心扉,既让官兵荣誉感“爆棚”、自信心“爆表”、战斗力“爆满”,又让家长无比欣慰、深感自豪。
第一篇章: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篇”将新训划分为“初训、不适、行进、磨砺、初心、血性、双实、蜕变”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邀请新兵或新兵家长共同分享他们的初训故事和从军经历。
“初训”——是走入军旅人生的第一步,带给每一名战友的,是难忘、是紧张、是无措,甚至还有退缩。新兵苏洲,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面对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和参军入伍的三重选择,毅然从军成为一名空军战士。他把被子比喻成“小小酥”,将自己的状态和“小小酥”的体态联系在一起。开始时身材臃肿的“小小酥”在不断磨砺中变得漂亮而有棱角,他也逐渐适应部队的训练生活节奏,开始享受军营的坚定和充实。
新兵入营往往会出现“不适”,但正是这些“不适”,才让他们懂得如何调节心理,战胜自我,收获成长。“时差”新兵鲍科,由于入营时间比其他新兵晚一些,出现严重的不适应。通过班长的耐心疏导、新兵战友的关心关爱,他最终走出“不适”,战胜了自己。
“行进”板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团结勇敢的集体——二营六连四班,他们在全旅队列会操中两次勇夺第一。为了荣誉,怀揣着那份宝贵的坚韧和无畏,顶着巨大的压力,在行进路上完成了对自己的挑战,成为全旅的标杆。
“初心”,是最真的本心,最初的梦想。新兵李港的爷爷在上世纪40年代参军入伍,父亲16岁参军入伍。李港大学毕业后,秉承父辈对军旅人生的向往和热情,也选择了参军。一家三代先后投身军营,正是这从军报国的宝贵初心,为他们的人生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血性”,是军人最应具备的品质。一个有血性的带兵骨干,才能带出一批有血性的兵。新兵班长胡泽涛把自己的训练成绩作为新兵的训练目标,激励班员努力超越他。临近新训尾声,班员纷纷拿出漂亮的成绩表,回馈班长的一片苦心。
新训中,一些新兵面对实弹射击和实弹投掷会产生紧张心理。经过科学训练和及时疏导,最终他们用军人的血性胆气,圆满完成“双实”的考验。
经历了三个月的新训,新兵们固然有许多的感慨,与此同时,和他们朝夕相处的骨干也有着一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