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兵某师结合部队动散特点探索党建工作方法路子——
任务一线,临时党组织凝心聚力
■张文龙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朱姜海
盛夏时节,某机场引擎轰鸣。空军航空兵某师特级飞行员张磊带领机组顺利完成某大项任务后,将运-20平稳停靠在指定机位,“鲲鹏”翼尾的国旗标识与机关楼前猎猎作响的红旗遥相辉映。
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深入,近年来该师既执行空运协转、演习演练等任务,又参加抢险救灾、接运烈士遗骸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既有机群大规模出动,又有单机外出等多样化任务,部队动散是常态。为此,他们建立健全在外机组临时党组织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破解任务中遇到的难题。
“飞机升空、组织成立,是我们外出遂行任务时的一贯做法。”该师政治工作部领导介绍,他们遵循“组织随着战斗建”原则,按照“3架以上飞机集中外出成立临时党委、2架成立临时党支部、1架成立临时党小组”要求,任务全程实施组织领导,确保顺利圆满。
今年初,缅甸发生7.9级地震,该师奉命派出4架运-20执行国际救援任务。面对运送人员物资多、飞行时间长等实际,临时党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制订多条国外机场起降注意措施,为后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飞机飞到哪里,组织制度就落实到哪里。针对外出机组分布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该师持续加强制度建设,确保过好组织生活。记者翻开师《外出执行任务中政治工作手册》看到,手册对外出执行任务期间组织生活制度落实、党员骨干教育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针对性解决外出机组因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不严格等问题。
“遇到急难问题,要善于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骨干模范带头作用。”机长袁博告诉记者。一次,他所在机组执行空运物资任务。临起飞前,机务官兵报告因气象变化,飞机起降可能受影响。是否按计划起飞?机组立即召开临时党小组会,对照操作规范反复研判,最终决定按计划起飞。关键时刻,机组党员骨干冲锋在前,带动官兵安全顺利完成任务。
去年,该师某机组驾驶运-20参加首届埃及航展,航程近万公里,极大考验机组远程机动能力。为此,临时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周密部署,号召领导干部和党员骨干站排头、当标杆。党员冲在前,官兵跟着干。机组上下拧成一股绳,一路飞越戈壁、雪山、海洋、沙漠,圆满完成任务。
飞行员韩佳辰亲历了这次任务,他感慨地说:“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临时党组织坚强有力,把官兵凝聚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是我们完成任务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