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空军航空兵某旅借力科研院所资源加速战斗力生成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力铭 胡磊 陈典宏 责任编辑:刘上靖
2025-11-08 06:32:51

空军航空兵某旅借力科研院所资源加速战斗力生成——

“专家智囊团”训练一线解难题

■刘力铭  胡  磊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深秋,南海之滨。某靶场上空战机轰鸣,空军航空兵某旅一场实弹战术训练正在进行。

空中,某型导弹拖着尾焰扑向靶标,然而毁伤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儿?”战机刚落地,李飞行员急匆匆地走进技战术研究室。研究室内,由该型导弹卢副总设计师领衔的“专家智囊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分析这场实弹射击的训练数据。

“我按照预设方案执行各项操作,但导弹轨迹与预想的并不一致……”交流中,李飞行员一边道出心中疑惑,一边在白板上勾勒出导弹俯冲时的轨迹。专家们根据李飞行员描述的空中作业流程,再次核查飞行参数,最终找到问题根源。

随后,李飞行员与专家们围绕这个问题集智攻关。数小时后,一份融合了一线飞行员与科研专家集体智慧的优化方案出炉。方案经过验证后,被录入该旅数据库系统。几天后,又一批次战机升空,飞行员按照优化方案展开实弹射击,导弹俯冲轨迹没有出现偏差,毁伤效能进一步提升。

“‘专家智囊团’的成员来自多个单位的军械、通信等不同领域,已累计为部队提供数十次伴随式技术服务。”该旅领导介绍,“专家智囊团”走进训练场,与部队官兵集智解决遇到的训练难题,是该旅借力科研院所资源,为部队战斗力建设赋能的探索之一。

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他们在实践中感到,仅靠单位自身力量,难以及时解决训练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一定程度影响部队战斗力建设。经过走访调研,该旅党委决定发挥与技术密集型单位联系密切的优势,同多家科研院所、军工单位等建立协作关系,邀请这些单位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智囊团”,为部队练兵备战提供一线技术支持。

实践中,该旅根据年度训练计划,适时邀请“专家智囊团”深入训练一线,围绕装备结构原理、性能参数等内容,为官兵开展辅导授课。训练间隙,官兵结合实践经历,面对面向“专家智囊团”请教训练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专家们与飞行员、作战参谋等及时“解剖麻雀”,集中研讨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在“专家智囊团”的帮助下,该旅多个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月上梢头,夜色深沉。该旅航空弹药库值班室内,值班员陈渡绅轻点鼠标,打开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屏幕上,库房环境、安全状态等实时信息一目了然。这套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的研发,就源于“专家智囊团”来队提供技术支持的一次经历。

某任务前夕,质控技师王飞在巡库过程中发现,某型导弹储存环节存在隐患。由于解决难度较大,该旅邀请“专家智囊团”来队指导。经过一段时间攻关,专家们不仅协助官兵及时解决了难题,还与该旅携手,针对深层次问题研发出一套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它就像一名‘电子哨兵’,让我们发现问题更及时、解决问题更高效。”说话间,陈渡绅点开一条系统提示的预警信息,将相关参数调回安全范围。“这套系统让我们告别‘眼看耳听’的人工守库模式,值班效率大大提升,弹药库安全更有保障。”陈渡绅说。

记者在该旅采访期间看到,从塔台到飞行教室,从实弹训练到空战推演,“专家智囊团”的身影随处可见。

飞行教室的投影幕布上,空战训练态势不断变换,激光笔勾勒出一条突破常规的攻击路线。“从这个角度突防,效果显著,但需综合评估对抗防空系统的实际效能。”飞行员、作战参谋与“专家智囊团”专家齐聚一堂,展开热烈讨论。复杂的战术构想与数学模型在头脑风暴中逐渐清晰,白板上,新的战术队形逐渐成型。

“众人拾柴火焰高。加快实现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助力,必须携手相关领域专家集智攻关。”该旅领导介绍,在“专家智囊团”的帮助下,他们已创新多套战法训法,部队战斗力建设换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