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某机场,热浪滚滚、声音嘈杂,一场实战化对抗训练悄然打响。机翼下,机械技师张会涛正同机组成员开展检查准备工作,为战机安全升空上好最后一道保险。
“座舱盖有漏气,必须立即检查!”就在任务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张会涛果断提出把关意见。但事发突然,距离开飞时间不足2个小时,身边战友不禁发问:周围这么吵,能确定吗?
“你们看,座舱盖下沉量偏大,而且它的漏气声和氮气车的声音不一样……”回答间,张会涛已经爬上工作梯,把耳朵贴近发烫的装备表面仔细聆听,不多时,果然发现一处连接部件有松动,他拿出几件工具加紧更换,战机得以按时加入飞行序列。在战友们的印象中,这名机械技师常有着“望闻问切”的修理绝活,总能在紧急情况下敏锐察觉问题、排除故障。
要练就这番本领,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坚守和精益求精的追求。翻开张会涛的履历,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组数据:入伍二十二载,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安全保障时长1700多小时,因多次发现重大故障隐患,工作表现突出,2016年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在张会涛眼里,战鹰是有灵气的。和战机“朝夕相处”的日子,电门、开关、按钮令人目不暇接;管路、线路、油路密如血管神经,但无论哪一处“闹了脾气”,他都会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总结可靠的故障排除方法,至今已在个人“数据库”存储了近百种常见故障情况,梳理总结200多条维护经验。
摸透了“老朋友”的“脾气秉性”,维护保障工作也更加轻车熟路。有一次,张会涛随中队参加专项任务,在按路线检查飞机时,“鼻尖”的他突然闻到蒙皮处散发的“怪味”。千钧一发之际,张会涛和战友登机排查燃油管线,发现一个作动筒胶圈已经有所磨损,如果不是他及时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仅通过耳听、鼻闻,张会涛还时刻谨记“心之所虑,目必及之”,通过观察每一个部件、每一个钢索、每一处铆钉、每一扇叶片望表及里。有天再次出动准备时,他在复查阻力伞安装过程中发现有一根断丝。“最近潮湿天气多,会不会还有潜在隐患?”仔细观察断裂情况后,放心不下的他随即向上级反映,要求对飞机做进一步检查。接连打开了几块蒙皮口盖,才发现协调钢索根部位置保护层严重磨损。事后,张会涛再次向机组强调了机务兵的标准意识:多想一层、多做一步,决不能让战机带着一丁点问题上天!
近年来,张会涛随着战机南征北战,底气也越来越足,凭借着高效精湛的检修技能,成为大家公认的“战鹰神医”。注目战鹰翱翔,张会涛眼中也闪烁着光:“看着战机冲向蓝天,就像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奔赴前线,虽然不能目睹它骁勇善战的模样,但我知道,每一次起飞都是为了胜利!”
撰文/摄影:龙兵、张文俊、陈思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