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向着500的第一发!天链“母港”再次刷新中国速度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王玉磊 苗继松 邓茂林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12-15 10:39:36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4日00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遥八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链二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天链“母港”七星连捷

2008年4月25日,“天链一号01星”搭乘着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顺利升空,我国从此拥有了自己的太空数据“中转站”,实现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从那一天起,西昌发射场也担负起搭建信息“天路”的使命。

此后,在这片追梦奋斗创奇迹的热土上,先后成功实现我国第一代中继卫星5星组网,进一步增强了我国中继卫星系统高速数据传输和多目标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了我国航天测控和天基信息传输能力。

随着航天领域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我国第二代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的首发星“天链二号01星”于2019年3月31日在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数据中继卫星“从有到强”跨越的新征程,而这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1次飞行。

时隔33个月,“天链二号02星”再次从西昌出征,成功入列“中继卫星天团”。巧合的是,这一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01次飞行。

从“01星”到“02星”,见证的是从有到强的跨越;从“301次”到“401次”,更体现的是党领导航天事业创造的中国奇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前面三个100次发射分别用了37年、7年多和4年多时间,而完成第四个100次发射仅用了2年多时间,再次刷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高度。

在第四个100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记录中,西昌共发射了38枚,也就是说,中国每10枚长征火箭就有4枚从西昌腾飞,在这背后是西昌发射场测试发射综合能力的不断跃升:年发射能力从2008年的7-8次提升至目前的最高17次,组织1次低温液体火箭发射任务时间缩短三分之一,连续两次发射间隔缩短到13天。

西昌,不断创造中国航天发射“加速度”!

新时代航天人航天报国

如果要给圆梦搭一把梯子,西昌航天人是中国“航天梦”当之无愧的“搭梯人”。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进行第一次太空授课。现任西昌发射场塔勤系统负责人的范勋涛,那会儿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和同学约着一同观看授课,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一位学通信的学长说:“等咱毕业了,要给全国观众搞一个高清直播”。机械专业的他也脱口而出:“那我就搞火箭,送你的卫星上太空!”

范勋涛现场工作

那时的范勋涛心里已经埋下航天梦的种子,毕业后他放弃去院校工作的机会,选择了有着辉煌成就与光荣传统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航天发射一线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火箭塔勤工作。

塔勤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范勋涛经常“两眼一睁,忙到天黑”,有时还会遇到紧急排故,关乎任务是否顺利进行。每当疲惫时,一想到自己精心“照料”的火箭能够将卫星顺利送入太空,便又精神抖擞了。

梦是一颗种子,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时隔8年,“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看着塔架里即将出征的“天链二号02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组合体,已执行80多次发射任务的范勋涛,回想起大学时意气风发的一句话早已变成现实,自己也成为一名新时代航天人,在这条航天路上越走越远、越干越好,他心中的航天报国志向、航天强国信念也越发坚定。

“线下”教育点燃浓浓爱国情

“太空”课堂,梦想起航。

2013年神舟十号王亚平太空授课

2021年“天宫课堂”直播

来自九天之上的两次“线上”授课,不仅为广大青少年科普了航天知识,彰显党领导航天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更是对这群“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次极为深刻的思想洗礼,点燃他们的爱国热情,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近年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线下”爱国主义教育也如火如荼。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经历全箭常规推进剂泄出再加注的巨大挑战后,在西昌发射场圆满收官,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来自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烂坝小学的学生阿克发英和同学们在参观平台现场观看了火箭发射,一同见证中国北斗收官的重要时刻,她激动地说:“心情非常激动和开心,因为我们中国科技越来越好,航天工作的人们非常棒!”

测发大厅泄出实况

据了解,发射场离这些孩子所在的村子隔了几座山,每一次发射,火箭都会出现在村子上空,孩子们一直觉得那是离他们很近却又很远的事情。

阿克发英现场采访

“听说要到现场看发射,这群大凉山山村里的孩子们非常激动,一路上一直在问我有关太空的知识,这是教育扶贫最生动的课堂。”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中坝村第一书记刘超介绍说。“我给他们讲了我们国家导航技术当年受制于人的历史,带来了很多发展的阻力。通过这次近距离观摩,孩子们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生活跟科技息息相关,努力真的就会变成现实。”

不单是阿克发英和她的同学们,这几年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北京、上海、澳门、中西部等地区的青少年到发射场实地参观,聆听科技人员讲解航天知识,感受航天文化。这里的西昌航天人01指挥员皮水兵、尹相原,低温动力系统指挥员于新辰等也纷纷受邀到驻地学校作报告,传递航天精神。

澳门学生参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论孩子们长大后是否会从事航天事业,这里的航天精神或许都能为他们导航指路,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和成就奉献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