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广寒宫内,嫦娥三号续写新奇迹——嫦娥三号着陆器月面工作突破100月昼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刘英凯 鲍晶鑫 宋星光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12-24 15:47:07

地面捕获着陆器

遥测接收正常

主备份电源加电

太阳翼展开

……

一连串熟悉的航天器操控流程来自于月球表面,当大家为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喝彩的时候,月球表面再度传来好消息,2021年12月14日14时44分,嫦娥三号着陆器第100月昼唤醒成功,它再度默默刷新了国际上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间的最长记录,迎来了月面工作的第100个月昼。

2013年12月2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太空。准确入轨,陆续开展了“巡天、观地、测月”科学探测,完成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任务,实现了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个战略目标。

发射成功,对于搭载着玉兔号月球车的嫦娥三号而言,只是漫长太空之旅的第一步,之后的每一个月昼、每一次唤醒都是波澜壮阔的考验。

险象环生,奇迹唤醒

2017年10月1日,在即将进行第四十八月昼唤醒的关键时刻,测站突遇大风袭击,供电线路中断,备份供电设备也无法工作。加上长期服役导致热控设备材质老化失效的风险愈发增大,若不能及时进行唤醒设置,着陆器舱内设备温度将持续升高,可能引发物理性损伤,甚至导致两相流体回路管路破裂,严重影响着陆器平台安全。

情况危急,分秒必争,长管团队立即着手准备应急预案,一边与测站联系,及时掌握大风情况。在长管团队及测站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恢复了供电,成功接收到了遥测,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次唤醒设置。而此时,距离着陆器实际唤醒时刻已经过了整整6个小时,总算在全力以赴之下换来了幸运女神的眷顾。

冲破黑暗,再临曙光

为嫦娥三号带来黑暗与严寒的不只有漫长的月夜,还有月食的威胁。月食期间,在地球的遮挡下月面陷入了黑暗之中,相当于在正常的月夜之外又额外增加了大段的无太阳光照射时间,不仅可能影响着陆器太阳翼供电,危及能源心脏,而且可能对热控系统也会造成不可逆影响,使得嫦娥三号永久地陷入黑暗之中。

所以每次月食方案的指定、每条指令操作的实施,都必须经过反复确认,状态必须尽数掌握,才能实现在无尽黑暗中找到唤醒嫦娥三号的一丝光明,才能在无数不可能中屡屡刷新生存记录。

关闭-Y舱盖

关闭月尘测量仪

设置4路太阳翼驱动机构

……

超期服役,月宫寿星

百月时光,清冷孤寂,作为地月之间的信息桥梁,设计寿命仅1年的嫦娥三号着陆器,用它自己的数据语言不断向我们诉说“月宫”的美,至今已逾8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月面“高龄老人”。嫦娥三号着陆器能够完成超长时间的工作,离不开地面长期管理团队夜以继日的悉心照料。

进入月昼,伴随着嫦娥三号着陆器的苏醒,地面长管人员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从制定方案、编排计划、内外协调、生成数据、发送指令、记录状态、撰写简报到重要控制、拓展试验、应急处置、故障分析,繁杂工作成为守护着陆器的有力保障。

月夜降临,嫦娥三号陷入沉睡,但比起我们入眠的温暖被窝,它的被窝却是零下180度的真空环境。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创新研发,探索设计出的高性能、高技术的热控系统为嫦娥三号带来了如家的温暖,确保它能在极致严寒的环境中安然入眠,还有数据管理、GNC、测控、电源等分系统各司其职,共同守卫嫦娥三号书写新辉煌。

月夜降临,嫦娥三号陷入沉睡,但比起我们入眠的温暖被窝,它的被窝却是零下180度的真空环境。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创新研发,探索设计出的高性能、高技术的热控系统为嫦娥三号带来了如家的温暖,确保它能在极致严寒的环境中安然入眠,还有数据管理、GNC、测控、电源等分系统各司其职,共同守卫嫦娥三号书写新辉煌。

“月宫”漫长的100个昼夜,地面数千日的坚守,嫦娥三号与长管人相互依赖、相互勉励,有过危机,也有过欢笑,有过激情,也有过汗水。回首过往,漫长而又平淡,一次次唤醒,一次次休眠,长管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轻车熟路,不变的唯有牢固的羁绊与坚定的“匠心”。所有航天人都是这一奇迹的一份子,是辉煌的缔造者,无论未来还有如何艰巨的挑战,他们都将用汗水与热情诠释传承,续写奇迹。

向嫦娥三号着陆器致敬!

向勤勉奉献的长管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