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如何从“技术小白”成长为“火箭操作能手”?23年,他这样走过……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张艳、李柯俊 责任编辑:黄敏
2022-08-11 15:06:49

跟每一个来戈壁滩的人一样,周春林也是为梦想而来。不同的是,他的追梦之旅略显曲折。

1999年11月的一天,17岁的周春林正在村头地里捡棉花,无意间听到广播里传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这在年少的周春林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他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亲眼看到火箭上天,该多好啊!

几年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周春林来到了梦想中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工作的地方却是距离中心200多公里外的铁路点号。

巡道、涂油、清沙,是铁路点号再平凡不过的日常。每当遇到大风扬沙,他们会更加忙碌:“最多时,铁轨一周能埋三四次,要是哪天太阳大,基本就被晒得脱皮,有时任务紧还得顶着沙尘干。”周春林说。

戈壁滩干燥的自然环境,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这个南方小伙子周春林萌发了干几年就走的念头。

2005年,该中心从各单位挑选人员组建第一个基层技术骨干火箭操作组的消息,再次点燃了周春林心中的希望。他感觉,梦想就在不远处向他招手。

周春林主动请缨,挑灯夜战,认真准备,并以优异的成绩和过人的动手能力成功入选。来到发射场地,周春林第一眼就被震撼到了:“这就是发射卫星的地方,是组装火箭的厂房,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在这里好好干。”

学习画图、插拔训练、下厂学习……来到新的岗位,一切都得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为了更快地适应岗位,周春林起早贪黑地学习文书资料、操作规程,加班加点练技术,虚心向实验队和技术工程师请教。

然而,周春林第一次上岗,还是遇到了挫折。作为最基础的入门级岗位——5号操作手,周春林自认为知道应该做什么,当他收到连接插头指令后,便开始铺设电缆、连接插头、观察记录,一番“自我感觉良好”的操作下来,却被现场指挥狠狠批评了:“你这是什么,跟蜘蛛网一样,这么随意能送火箭上天吗?”

随后,指挥让周春林将数十个已经装好的插头全部拆掉,并手把手教他如何捋线、如何盘电缆。航天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在那一刻,深深地刻在了周春林的心里。

“干箭上工作必须一板一眼的,专注、认真、细心、较真是最基本的,否则你干不了。”周春林说,他内向的性格反而成就了他,从5号操作手到1号操作手,工作越来越难了,他却走得越来越顺了。

基层骨干能不能当指挥?周春林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能!

2018年,周春林凭借过硬的本领在激烈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个担任控制指挥的基层骨干。

“紧急断电!”“安全机构转保险!”“上报指挥组!”……这是2018年10月,周春林第一次担任控制指挥时的惊险一刻。倒计时仅剩16秒时,火箭制动程序失灵,故障指示灯亮了,周春林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连下口令的声音都变了。

四个多小时,周春林没顾上喝一口水,按照脑子里浮现出的应急处置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大家进行应急处置,开展故障排查测试,最后问题确定了:是通信接口和软件误差0.5毫米导致软件判定故障造成的!这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航天质量必须精细再精细才行。

半个月后,火箭发射成功了,周春林才松了一口气。当他亲眼看到火箭上天,心里的感觉除了激动,更有作为航天人沉甸甸的责任。

“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岗位无差错。”这是周春林的党员先锋岗宣言。他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多次被中心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就是事事干在前,事事想在前,更要有担当和责任。”

如今周春林作为技师,正在带领更多新岗、初岗操作手向技术能手转变。“我也是从‘小白’过来的,现在,我要用自己的所学让新同志们少走弯路。”

近日,周春林和同事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组训,他正带领更多航天人投入到伟大的航天征程当中。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张艳、李柯俊

拍摄 | 安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