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战友 压、包、塞、捆,四步教你学会正确止血包扎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玉波 汪学潮 责任编辑:张硕
2022-08-22 08:48:33

学会正确止血包扎

■孙玉波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汪学潮

姜 晨

失血过多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面对意外受伤出血时,快速有效止血,对挽救伤者生命至关重要。沈阳联勤保障中心第967医院野战医疗队队员郭慧慧说,止血包扎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止血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组织坏死、伤口感染,甚至死亡。

肢体损伤程度和出血性质不同,采用的止血包扎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止血方法可简单概括为压、包、塞、捆。

压。压迫止血法是最常见的止血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伤口直接压迫,用干净纱布或其他布类,直接按压出血区止血;二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将出血部位近心端的动脉血管按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寻找按压点时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找到动脉压迫点后,换其他手指按压或用几个手指同时按压。

包。压迫止血后,一般要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包扎材料主要包括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对伤口进行包扎时,应遵循“先盖后包、力度适中”的原则。先盖后包指先在伤口处盖上敷料,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力度适中,是指包扎不能过松或过紧。包扎过松不能有效止血,包扎过紧可能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腋窝、肩、口鼻和组织缺损处的出血,一般采用填塞止血法。用棉织品填塞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直至止住出血。然后,在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并加压包扎。运用填塞止血法止血时,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感染,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因此,除非出血伤口有较大缺损,一般不建议采用此法。

捆。止血带止血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可以完全阻断流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出血。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应严格记录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每隔30分钟放松2~3分钟,防止肢体远端坏死。松开止血带时,要用指压止血法按压出血部位。注意连续使用止血带止血不能超过2小时。若受伤肢体远端明显缺血或肢体出现严重挤压伤,禁用止血带止血。若肢体无骨折情况,扎止血带前,应先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出血。扎止血带时,应在止血带下放好衬垫物,不要让止血带直接接触皮肤。上肢出血时,应将止血带扎在上臂的上三分之一处,不要扎在上臂中段,避免短时间内损伤神经,进而导致残疾。下肢出血时,应将止血带扎在大腿中上方三分之一处。在没有止血带、橡皮带等止血器材的情况下,可以用宽布条、毛巾等有弹性的棉织品代替,不能用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代替。因为铁丝、电线、尼龙绳、麻绳等物品较细,捆绑时较难控制松紧度,且压迫范围较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止血作用。扎止血带虽能有效制止患肢出血,但可能引起或加重肢体远端坏死、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因此,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暂不能用其他方法控制的出血。

有的战友面对浅表损伤和毛细血管出血时,存在以下处理误区,需格外注意。

一是出血后不包扎伤口,让出血处自然风干。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出现浅表伤口或毛细血管出血,建议在严格消毒后,用纱布覆盖伤口,有利于伤口愈合。

二是包扎过紧。有的战友认为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其实,包扎过紧不仅会阻碍血液循环,还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因此,包扎伤口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

三是出血后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处理伤口时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不仅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影响医生诊断及二次处理。止血包扎前,应先用肥皂水和流动的自来水将伤口冲洗干净,直至伤口没有异物。野外条件不允许时,也可用其他清洁水源冲洗伤口。

四是认为每天换药好得快。一般建议3~5天更换1次敷料。如果每天换药,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还会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形成。

战友们在包扎伤口时,注意遵循“快、准、轻、细、牢”的原则。快:包扎迅速及时。当出现伤口出血的情况时,要快速将衣服解开或剪开,以充分暴露伤口。若为足部损伤,应及时脱掉鞋袜。准:包扎部位要准确。包扎时,应将止血带或布条扎在出血部位近心端。轻:包扎时动作要轻,以免增加伤口出血或加剧疼痛。细:处理伤口时要仔细,不可随意去除伤口内的较大异物,以免加重出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碘酒、酒精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牢:包扎要牢固、松紧适宜,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