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92岁老兵亲述:朝鲜战场上的生死时速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 作者:吕高排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11-05 18:52:54

崎岖的道路上布满弹坑,漆黑的夜间不能开灯,敌机在头顶盘旋,炸弹在身边燃烧,在打不垮、炸不断的朝鲜半岛钢铁运输线上,92岁的志愿军汽车老兵,留下了九死一生的故事。

一个汽车兵的生死时速

他不像有些文章描述的那么传奇,也不像记者想象的那么威武。相反,在北京市丰台第12干休所一群老人中间,身高不足1.6米的他,丝毫不起眼。

92岁高龄,背不驼,耳不聋,口齿清晰,思路敏捷……走近抗美援朝老兵王仁山,惊叹于他的健康体魄,更惊叹于他在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的云淡风轻。

入朝第一夜

平时活泼开朗的小伙子们都沉默了

70年前的一切,已经变得模糊。唯有进入朝鲜的情景,依旧沉淀在老人记忆里,仿佛就在昨日——

1950年10月8日,连队例行车辆保养。

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王仁山正躺在车底下查看底盘。他13岁就当修理学徒工,对汽车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广西南宁驾驶员招考入伍后,他所在的汽车团随第四野战军13兵团辗转各地执行运输任务,3个月前刚刚到达铁岭,加入东北边防军。

一阵紧急集合哨骤然响起。王仁山心头一紧,快速从车底爬出来跑到队列里。此时的朝鲜,战争已经爆发4个月,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审时度势,将东北边防军改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开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力量,汽车团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一声急促的哨音意味着什么,王仁山心里很清楚。

指导员的动员慷慨激昂,官兵们摩拳擦掌。王仁山也早就期待着这一天,一股英雄豪气顿时充满全身。

10月19日,在浓浓夜幕掩护下,王仁山和战友们作为第一批入朝的后勤部队,也是首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部队,开始了行动。

王仁山永远记得:“在临江,炊事班给我们改善了一下伙食,大家吃得很饱。都是年轻小伙子,平时说说笑笑。但这一次,大家沉默着一言不发。饭后,我开着一辆装满军用物资的大车,穿过鸭绿江,直奔朝鲜三浦里一带。一路上,尽管夜色朦胧,仍能看到城市到处是残垣断壁、人烟稀少。”狡诈的美军很清楚运输线对志愿军的重要作用,一旦掐断,就掐住了志愿军的咽喉,前线就发动不了攻势。于是,敌机疯狂封锁我军运输线,造成汽车运输部队的巨大伤亡,有时汽车兵伤亡率并不少于前方参战部队。

最初一段时间,王仁山和战友们把物资送到朝鲜作战前线指定地点,然后返回国内驻地,穿梭在祖国和朝鲜之间。随着战场的深入推进,物资由火车运到朝鲜境内,汽车兵不用返回国内装物资,全部在朝鲜境内活动。

第一次遭遇袭击

连手脚都不听使唤了

与敌人的第一次交锋很快到来。地点,顺川附近山脉。

王仁山完成运输任务,开着空车返回。朝鲜山多,他刚绕过一个山头,一架敌机突然赶来。这时候天已大亮,王仁山完全暴露,敌机立即调整角度,向他俯冲而下。45度,这是最危险的攻击角度!

王仁山轻踩刹车,汽车迅速隐藏。好在朝鲜北部地区山高林密,连绵起伏。公路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中盘旋上下,一边是抬头不见天日的绝壁,一边是低头不见底的深渊。

王仁山快速驶出暴露地段,贴到山根底下——这是盲区。敌机一阵狂轰滥炸,他和助手毫发未损。敌人气急败坏,立即调头,再次俯冲。王仁山又加足马力,转到另一处山根。

敌机反复盘旋,追着扫射。王仁山巧妙躲避,来回周旋。过招几个回合,正在附近观察的我军防空哨兵发现了,立即跳上车,将他引导到树林隐蔽点。大家检查车辆,发现车厢被敌机打了两个大洞。

又一个晚上,王仁山驶到江原道的铁原郡附近,那天月亮格外明亮,王仁山并没有开车灯,仍然被敌机发现了。一阵呼啸,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天而降,原来是颗凝固汽油弹,在距他三米多的后方爆炸,燃起熊熊大火。一旦汽车遭遇凝固汽油弹,几乎没有逃生的机会。而在敌机轰炸时,汽车兵往往只有挨打的份,毫无还手之力。

王仁山想,这下完了,条件反射般跳下车就跑。

说不怕,是假话。匍匐在路边沟中,他第一次感到死亡如此逼近自己,连手脚都不听使唤了。

但战士的责任和使命让他很快恢复力量。汽油弹的爆炸,使这里亮如白昼。汽车无形中成了靶子。

“必须马上脱离危险!”他命令自己和助手。两人一跃而起,开着车迅速逃离火海。敌机再次返回实施攻击,可王仁山已经借着冲天火光的掩护,消失在夜色中。

之后,在照明弹纷飞的公路上,不时有满载军用物资的汽车被敌机击中,这些着火的车辆自动停靠路边。在汽油弹燃烧的火焰中,后车的驾驶员毫不畏惧,加大油门,勇敢地绕过着火汽车继续往前冲。

胆子一天天练大。起初,飞机一来就胆怯,连话都不敢说,遇到飞机轰炸前投照明弹,他们就趴在地上不敢动。跑运输时间长了,和敌机对阵多了,王仁山逐渐发现并摸透了规律,他们开始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敌人。

制空权在美军手里

汽车兵只能出奇制胜

白天不敢生火,晚上不能点灯,睡觉不可脱衣,开车摸着黑走……用王仁山自己的话说——睡的玻璃炕(冰地)、盖的雪花被(被子上面有雪)、生的是气炉子(没有烟火)、穿的是护身符(不能脱衣服),他们几乎回到了原始社会。

朝鲜战场上,敌我双方军力悬殊,武器装备反差很大,美军几乎控制了制空权,紧紧封锁着通往前线的道路、桥梁,使运输工作异常艰难。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出了汽车兵不一样的身手和智慧。

桥是汽车运输线上的命脉。美军的飞机见桥就炸,我军的车队总是被困,等待民工修通桥梁通行。一次,王仁山看到庞大的车队停在河边等待,非常着急。“这几个小时,要有多少战友付出生命代价啊!”

王仁山跳下车,蹚进冰冷的河水中。还好,水刚没脚踝。他在分电器接口处抹上黄油,防止河水溅入造成短路。而后加足油门,一鼓作气冲了过去。

其他汽车司机欢呼雀跃,纷纷效仿,为弹药物资运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说起这段历险,王仁山的情绪变得亢奋。他告诉记者,在朝鲜战场上,汽车部队担负后勤补给、粮食弹药运送任务,目标大,是敌机重点轰炸对象。“敌人确实很强大,但是我们也不怕。”就在这种形势下,他和战友们创造出了雪野行车、冰川行车、山林行车、夜间行车等多项行车特例,建起一条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为防突袭,夜间不能开车灯。路况不熟,路面不平,除了月光比较亮的时候,一般都是中速行驶。有时实在看不见了,助手就下车,身上披个白床单,在前面慢跑引路。就这样,也舍不得停歇一步。

在一条条运输线上,随处可见车辆被炸或发生故障,因无法在天亮前修好车,司机们就把车上的物资一件件抢运到路边隐藏起来,再把车厢盖掀开,把轮胎拆掉,伪装成废弃车辆,骗取敌机放弃轰炸。等天黑后,他们把轮胎装回去修好,继续加入运输队伍。

70年后的这个秋天,王仁山向记者讲起这些时充满自豪:“敌机再疯狂,它总不能下地来抓人。只要能摸透它的脾气,掌握它的规律,它就碰不到我们一根汗毛。”汽车兵们不仅能巧妙、勇敢地冲过敌机封锁线,还能借助敌机投下的照明弹光亮,加大马力多拉快跑,提高运输效率。

“钢铁运输线”就是生命线

物资和战士的生命一样重要

一次返回途中,王仁山驾驶空车下山,迎面遇上满载物资上山的汽车。路窄、雪地,会车极为危险。他脑子里迅速做出决定:对方比自己重要,要想保证对方车辆物资按时送到前线,他只有选择向着山崖边避让。

王仁山毅然向左打一把方向盘,汽车滑向30多米的深沟。幸运的是这是一辆苏式嘎斯51车,驾驶室是木质的,翻车时散了架,他和助手被甩了出来,空油桶噼里啪啦地砸在身上,两人安然无恙。

“即便牺牲了,我也会选择这么做。”提起这次险情,老英雄平静如水。

1951年春节前夕,王仁山跟随车队运送物资。同批车上,有的装着粮食,有的装着猪肉,有的装着罐头,有的装着弹药。几位驾驶员打赌,看看谁的物资最受欢迎。

车一到目的地,接车干部跳上踏板就问:“哪辆车拉的是弹药?”

王仁山做了个鬼脸说:“我拉的是炮弹。”

接车干部说:“跟我走,我们要。”

“同志,前面车上有那么多好吃的,你怎么不要啊?”王仁山好奇。

他说:“你是不知道啊。前方打得很激烈,弹药消耗特别快。就在前天,我们把敌人包围了,可惜弹药打光了,眼睁睁看着敌人逃跑。我们宁愿饿肚子,也希望有炮弹多消灭敌人。”

这位战友的话,深深触动了王仁山。从那一刻开始,他暗下决心: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一门心思、争分夺秒。

次年春天,乍暖还寒。天阴沉沉的,能见度很低,敌机不敢出来,正是汽车兵跑运输的好时候。王仁山开着车去兵站装物资,发现前面十几辆车排起了长龙,等待装车。而装车的战士只有五六个人,照这个速度,还得等一两个小时。

“这时间浪费得太可惜了。”王仁山走到负责签发出库单的干部身边慨叹,“能不能想想办法?”

“装车组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负责人说。

王仁山又说:“我们后面的车辆能不能自己装?自己装完就先开走。”

负责人笑着说:“你真是个急性子!你要不怕累,就自己装吧。”

王仁山来不及打招呼,一溜小跑跳上车,调整好位置,和助手手搬肩扛,很快把一箱箱炮弹装上车。等他俩擦干汗水,启动汽车,比他早到的车辆还在焦急排队呢。

“碰上敌机就壮烈了,碰不上就冒着枪林弹雨继续跑。战争是残酷的,你今天活着,明天是否还能活着,谁也不知道,大家想得最多的就是排除万难,完成任务。”王仁山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享受着和平与幸福

也享受着天伦之乐

王仁山小心地将一盒子证章取出来,一一摆放在记者面前。那些证章被一块块纸巾包裹着,上面写着各种名称。在朝鲜6年间,荣立小功两次、特功一次,奖章无数。1952年,上级给他颁发了一等功证书。

令王仁山难忘的是,1951年9月,参加志愿军归国观礼代表团,他受到毛主席及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之后不久,他的母亲也作为“光荣妈妈”,受到前来访问的金日成同志的接见。

2010年,王仁山作为抗美援朝老战士访问团成员,重新踏上朝鲜的土地,站在志愿军陵园墓碑前,抚摸着碑上昔日战友的名字,老英雄热泪盈眶:“安息吧,老战友们。今天的中国,正如您所愿,再也不会受人欺侮了;我们空军的力量,也已经很强大了……”

每天收看收听新闻,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大事;按时散步锻炼,尽量不给别人增加负担;偶尔去楼上看看卧病在床的老战友,一起回忆那些以命相搏的日子;在房前屋后种下蔬菜瓜果,收获着丰收的喜悦……今天的王仁山,尽情地享受着和平与幸福,也享受着天伦之乐。

王仁山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四代同堂,其乐融融。他被全家宠得像个“宝贝”。“老伴去世后,我独居,孩子们谁也不放心,每人每天都要打一个电话。后来我去各家轮流住,大家都放心了。现在,每家给我专门设了一个独立的房间,老战友们都取笑我有四处房产。”

沉浸在浓浓的亲情里,老人开心地笑了。

数说“钢铁运输线上”的汽车兵

从1950年10月中旬入朝,到1958年4月凯旋回国,汽车兵是最早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部队,也是撤回最晚的运输部队。在长达8年时间里,志愿军共派出1991名汽车兵、300多辆汽车入朝作战,保障了长津湖战斗、上甘岭战斗、“三八线”阻击战等所有重大战事供给,先后有1610名官兵立功受奖,188名官兵长眠异国他乡。涌现出了“开路先锋”柯玉贵、“抢运能手”石金山、“调虎离山”英雄杨从芳和舍生忘死救治伤员的施书贵、陈永均等一大批功臣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