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某军营。
入伍才4个月的新兵马誉炜睡得正沉,突然被班长连拉带拽地从床上给直接薅了起来!
▲刚入伍的新兵马誉炜
“地震啦!”“地震啦!”整个营区的人都在喊。大家以紧急集合的速度聚集在操场上。有人说, 听到一阵闷雷声,有人说,看到外边一道火光,但更多人感受到的,是一阵晃动……所有人都猜测着,一定是不远的地方发生了地震。
但是他们万万不敢想的是,就是刚才那一阵晃动,在400公里之外的工业城市唐山,持续了整整23秒……23秒之后,24万人失去了生命 ……
(一)
上午10点半,17岁的周兆丰和他的战友,甚至还不知道执行什么任务,已经坐上了第一辆开往唐山的军车。
晚上10点,马誉炜和战友们也终于接到命令,他们要在第二天早上6时,开赴冀东地区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部队紧急赶赴唐山救灾
当车队接近唐山市郊时,所有人都傻眼了:房屋全部倒塌,铁轨拧成了麻花,遮天蔽日的尘土仿佛是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在唐山市的上空;一辆辆马车载着遗体,死者亲属的哭声震天憾地;即便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也很少有人见过这么多遗体,对于年轻的新兵来说,这更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惨象……
▲《唐山大地震》剧照
▲唐山路南区 成为一片废墟
“解放军来啦!”“快救救我们,唐山都平了!”
望着眼前灾难中无助的百姓、望着堆积成山的废墟,大家都沉默不语,心如刀绞,盼望上级赶快命令军车停下来,尽快投入战斗!
▲战士们跑步进入灾区
一路上,总共有12万解放军,正奔赴唐山……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救人!救更多还活着的人!
然而,没有人预计到伤亡会这么惨重,战士们没有口罩,没有手套,因为怕伤到活着的人,战士们有镐头、铁锹而不用,直接用手刨,连指甲都抠掉了,一双双手磨得鲜血淋漓……
▲战士们在徒手清理废墟,搬除水泥预制板
7月30日下午,一次突如其来的强烈余震,让刚刚趋于平静的城市,又摇晃和震动起来……很多年轻的士兵,第一次感觉到了原来死神,一直就在身边……
当所有人惊魂未定时,传来了一个人断断续续的呼救声。指导员耿仁虎冒着余震,钻进呼救声传来的洞口深处!“呼救声是从残墙的裂缝里传出来的!”
当时,没有吊车,没有铲车,官兵们用钢铁般的臂膀和肩头,抬走了70多块水泥板、14根水泥梁、上千斤的钢筋之后,才终于看到了双脚被两根水泥梁死死卡住不能动弹的幸存者……
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幸存者看见解放军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求求你们,快把我的脚锯掉吧!再也不能让你们担险受累啦!”这句话让在场人心头一紧,眼泪忍不住滚了下来……
“您不要喊,不要喊!再苦再累,我们也要把你完整地救出来呀!”在几十号人的努力下,大梁终于被吊起来,这位叫王晋的语文老师活了下来……
高温之下,遗体腐烂容易发生疫情,战士们除了争分夺秒地救人、还要争分夺秒地处理遗体……
“凌晨三点清运遇难者遗体,十七八的新兵不敢搬!”连长姜广绪本不用参加这次任务,但他拿着按着血手印的“请战书”,连夜奔赴唐山,主动请缨担任运送遇难者遗体队队长,一个人就背送了两千多具遇难者遗体。
战士高佩珂到唐山时,年龄只有17岁9个月,他跟很多年轻的新兵一样,第一次看到遍地的遇难者遗体,吓得头发都立起来了!到后来,他们运送遇难者遗体累得靠在墙上就能睡着……
在不眠不休几十个小时之后,高温、余震、缺水、没饭吃开始开始成为最大的威胁,没有饭还可以撑着,可在40摄氏度的酷暑中,很多人因为缺水而昏倒……
马誉炜和战友好不容易才在坍塌的游泳池里淘了一点发绿的水回来。就这一小杯水,在几十号战友间传来传去,大家只是湿润一下嘴唇、喉咙。
很多人连游泳池的水都没喝上,而是趴在地上,直接用嘴吸着下雨残留的一层泥水,“那水是烫的,黄色的,满是土腥味,还夹杂着一股骚臭味。”
原38军前线总指挥、裴飞正副军长和战士们一起连续两天忍受着无水可喝的生理极限,他在7月28日的日记里,在最醒目的位置写下了“滴水贵于油”五个字……
进入唐山市10天后,战士们终于吃上热饭,喝上热水,换上干净衣服;配发吊车、电锯、凿岩机等救援工具。
(二)
大地震发生13天后,女工卢桂兰获救。
理论上,在完全断水,断食的情况下,一位女性的生命极限时间是7天。卢桂兰被救出来后大腿骨折,血压甚低,全身呈严重酸中毒反应。而她的奇迹生还,是人类在灾难和死神面前创造的奇迹!
▲卢桂兰被救出的镜头
创造奇迹的还有更多人!栾德楚,河北省军区独立三团二营营长,他所在的二营驻在唐山市郊,担负着武装看押监狱罪犯的任务。
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阵“轰隆隆”的响声伴随着一道蓝光,把栾德楚惊醒了!他感到大地在剧烈晃动,房屋框架发出“咔咔”的响声。
生死关头,监狱的围墙坍了,哨楼塌了,监房倒了,电网断了!栾德楚命令混乱中的战士:同志们!快跟我来!他带领战士们拿好武器,穿过弥漫的烟尘,冲过倒塌房屋的断壁残垣,迅速占领了坚守的岗位。
在灾难和混乱中,栾德楚果断拿出警卫和救灾方案,掌控局面、组织救援,天亮后,除了没能从废墟中救出的伤亡者,栾德楚和他的战士们,在这个没有围墙的监狱,1200多名罪犯无一逃脱。
地震过去10多个小时之后,他的两个孩子从废墟上爬起来,跑过来抱住了他的腿:“爸爸,妈妈死了……”
他看着躺在碎石瓦砾上的妻子,和两个遍体鳞伤、衣不蔽体的孩子,嚎啕大哭……然而,在家难和国难面前,他深知自己的使命,他把一双儿女托付给了邻居,带着巨大的悲痛投入到抗灾中……
同样创造了奇迹的还有震中的解放军255医院。地震之后,这个医院与整个唐山一样成为一片废墟,11幢楼全部倒塌,地震发生的瞬间,在医院的工作人员、休养员和家属、孩子共有1300多人,震后脱险者只有40余人……
在这场强震中,死神更残忍地夺去了255医院65名年轻女护士的生命。当时,她们很多人正在工作岗位上她们的生命停止时,才只有20来岁……
还有很多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同志,在灾难面前,没有人顾及自己的伤痛,而是跟同事们、战友们一起立即投入到紧急抢险救人中。内一内二科的党员们自动组织起来,迅速到倒塌的楼群里寻找生还者,先后救出压埋在废墟中的46人。
255医院院党委委员除有一人重伤外,其余全部遇难。地震时副政委刘祜正在外地出差,当他赶回医院时,得知家中爱人和孩子6口人全部遇难,当即晕倒在废墟旁。醒过来后,他强忍悲痛,没有歇息,就迅速投入抢救他人的战斗。
▲解放军女护士在给新生儿做人工呼吸
有的伤员手和胳膊受伤,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他们就一勺勺地喂饭喂水;有的伤病员呼吸困难,他们就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有的伤员大便解不出来,用药后也不见好转,他们就用手一点点儿地帮助他们抠;有的伤员小便排不出来,他们就用嘴含着导尿管,一口口地往外吸……
一次,医疗组正在抢救一位伤员时,一阵余震袭来,附近残墙断壁倒塌,碎砖乱石纷飞,伤病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军医和护士迅速扑到伤员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碎砖乱石,保护伤员的安全。
唐山地震发生后,全国有4万医疗大军开往唐山支援灾区,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255医院创造了世界灾难史上的奇迹:震后11天,255医院就恢复了门诊,展开100张床位收留伤员。震后两个月,恢复了震前300张床位的收治能力。他们还坚持巡诊医疗,送医送药上门,两个月巡诊3966人次,门诊伤病员3084人次,收治伤员329人。
(三)
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或许真的无法体会。当绝望的黑雾扼住呼吸,仅有“活下去”的信念是不够的,在唐山大地震中,12万解放军,4万医疗工作者,15万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救灾群众,与百万唐山人民一起,用自强、团结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告诉全世界:所有的灾难都是暂时的,灾难不会让中国人绝望,只是让中国人更勇敢,更坚强!
2008年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灾难发生后,16万中国铁军,从全国几千公里的半径迅速赶往灾区!
2008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当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一声口令:降半旗!广场的几万群众,流着热泪齐声高喊着:汶川加油!中国加油!
三天后,这面在天安门广场降下的国旗,在汶川灾区的废墟上,再次冉冉升起!
在16万开赴汶川的大军中,就有32年前在废墟中绽放的解放军255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迅速赶往灾区:开设野战方舱部队,收治伤员……
一如32年前,在死神和灾难的面前,他们曾是受难者,更是奇迹的创造者!13名孕妇在255医院的方舱医院里生下了婴儿……
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当天,一位还身着40年前军装的老人,尤其引人注目……
面对500米长,刻着24万人名姓的黑色花岗石纪念墙,姜广绪老人动情地说:这上面有2000人是我背出来的,无论如何,今天,我得穿上军装看他们……
在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有几块黑色大理石格外引人注目,那里镌刻着解放军在唐山大地震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
碑上那一个个名字背后,曾经是一张张年轻而无畏的面孔。他们也许不是唐山人,但是,在灾难降临的那一刻,他们选择留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地成为唐山人。
47年前,12万人,3个半月时间,抢救出被埋压群众1.64万人,抢救危重伤病员4.4万人,协助地方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伤员9.3万余人,协助地方突击抢运救灾物资15.6万多吨,还赶在入冬前建起了四十多万间简易房……
47年后,唐山早已涅槃重生。但解放军在唐山人眼里,永远是亲人,是这世界上最可敬的人……
这是一支无论何时何地,面对灾难和危险永远冲在最前面,救人民群众于水火的队伍;这是一支无论何时何地,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头断血流,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