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暖!河南省新密市“老兵爱心服务队”寒冬里送温暖

来源: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樊鹏辉、崔石磊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2-07 11:28:28

春节前夕,河南省新密市城关镇西瓦店村热闹非凡,20多名参战退伍老兵身穿65式红领章军装,头戴红五星军帽,带着爱心款和米、面、油、牛奶等生活用品,齐聚到该村战友魏春理家进行帮扶慰问,让家庭出现变故的他过一个温暖的新年。

新密市委常委、市人武部政委马昕带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春节前看望慰问困难老兵

1963年3月出生的魏春理是一个苦命人,父亲魏水庆偏瘫,母亲何环患精神疾病,家里只有2亩耕地还远离水源,“靠天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魏春理1983年10月入伍,在南疆参加自卫反击战中表现突出,1987年12月退伍后被安置在镇里耐火材料厂工作。为了增加收入他还挤出时间下井挖煤、到街上卖包子……后来耐火材料厂倒闭、煤矿关停,为了生计他又到一家私人机械厂为工人做饭,每月能领到2500元的工资。屋漏偏遇连夜雨,2020年8月,妻子王桂花骑电动自行车外出和一台急驶的小汽车相撞,被抛出十多米远,左脚骨折,治疗花去2万多元,至今无法干体力活,家庭刚刚脱贫又面临返贫风险。为让奔小康的路一个都不掉队,同批战友王彦军牵头成立了“老兵爱心服务队”,带领郭炎彬、陈广生、桑建锋等人及时对魏春理结对帮扶,定期过来帮助干农活和整理家务,还力所能及给予经济上援助,并不断给魏春理打气鼓励:“我们是同一个战壕出生入死的战友,更是生活中携手并肩的兄弟,战场上穷凶极恶的敌人我们都不怕,眼前的困难更打不倒、压不垮我们!”

王彦军(右一)向马昕政委介绍“老兵爱心服务队”对魏春理(左二)的帮扶情况

“老兵爱心服务队”成立之初只有几个战友。有一次,王彦军到城关镇南街村,看望现已70多岁高龄、因患小儿麻痹症不能正常行走、生活十分不便的张浩老人,耳闻目睹他家里的困难,老王感到要想对社会有更多的爱心服务,仅靠几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后来,王彦军与家住城关镇西街村的退伍老兵蔡永青商量,又先后发动20多个战友加入。“爱心服务队就要处处献爱心!”他们主动维持交通秩序,对试图闯红灯的人员给予劝阻,对随处乱放的共享单车收拢摆放整齐;积极维护环境卫生,每天对城乡道路和房前屋后垃圾进行清扫,捡到的手机、钱包等物品交给警察寻找失主……

马新法(前右)将战友们的爱心款交到王关民(前左)手中,并鼓励他一起战胜困难

王彦军将战友们的爱心款交到魏春理手中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虽然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已全部实现脱贫,但也有个别家庭因天灾人祸或重大疾病存在返贫风险。新密市大隗镇窑沟村村民王炎慧原本家庭殷实,丈夫在郑州某大型企业上班,2018年12月1日晚因遭遇重大交通事故,丈夫当场丧生,她和女儿龙梦琪重度伤残,治疗先后花费近百万元,家庭陷入极度困境,王炎慧万念俱灰,甚至想到自杀以求解脱。王彦军了解情况后,及时发动大家给予爱心捐助,并鼓励她一起战胜困难。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王炎慧逐步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目前已能丢掉拐杖缓步行进,还通过手机做微商来充实自己、增加收入,每天对生活充满阳光。

马昕政委与“老兵爱心服务队”成员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新密市曲梁镇牛角湾村65岁老兵王关民,一家10口人只有4亩耕地,日子过得很不宽裕。2020年农历正月十三,妻子马巧梅突发脑出血,在病床上昏迷35天,经抢救醒来后出现偏瘫,说话含糊不清,生活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靠人照顾,王关民农闲时也无法外出打工挣钱。该镇坡刘村同批战友马新法,靠当环卫工维持生活,妻子李喜兰从2020年8月至今住了3次医院,花去不少钱,但了解王关民的情况后,他积极发动十多个战友给予定点结对帮扶。春节前,马新法又带领战友们来到王关民家,将大家凑的2800元爱心款交到王关民手中,让他提前买些年货,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王关民感动的几次落泪,拉住战友们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有你们真好!我心里暖烘烘的!”

“老兵爱心服务队”成员与王关民一家合影留念

一同前往看望的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也带去了春节慰问品,并表示:对参战老兵的生活补助已按期发放到位,重大病患除享受新农合报销外,还可以申请医疗二次报销,下一步也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返贫风险户给予重点救助,确保每个家庭都能尽快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