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10项举措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来源:中国退役军人责任编辑:姬彩红
2019-07-12 16:18

浙江省衢州市2016-2018年度累计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3008人,参加职业技能和教育培训2243人,占全部退役士兵的74.82%。其中就业2550人,就业率85.06%;创业458人,创业率15.28%。该市采取十项举措,大力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优化政策扶持

对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部队发给一次性退役金的基础上,地方再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对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的,全额负担培训费、住宿费、职业技能鉴定费,并按实际受训时间给予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费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配偶)就业后,与所属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3个月以上,超过学徒培养期限的,组织其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对取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每年补贴费用6000元,可补贴2年。

建强服务平台

建成四级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退役军人在服务平台工作,其中,在市、县(市、区)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的退役军人人数占编制总额10%左右。同时,做到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工作制度、接待服务流程、八一光荣榜等“五上墙”,进一步加大服务中心(站)软硬件投入,夯实广大退役军人服务“最后一公里”平台基础,规范了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服务流程,为广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加大金融支持

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出台专门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融资优惠政策,较好破解了退役军人创业资金不足的难题。如常山县农行出台了《关于常山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方案》,对退役军人创业的可提供30-50万元贷款,创业的退役军人有抵押物的可获500万元贷款额。同等条件下,金融机构优先审批退役军人的创业贷款和就业申请,优先发放担保贷款。

发动社会组织

引导鼓励在社会上有一定威望的退役军人、老干部等人员建立退役军人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协会等社会组织,由他们发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退役军人基本情况采集、需求登记、建档立卡、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目前,该市已经建立幸福驿站、雷锋超市、老街坊社会工作室等27家社会组织,集聚创业导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退役军人党员等助力就业创业服务。

探索合作联盟

加强与职业学校、企业的合作,主动开发与退役军人就业条件相匹配的岗位,实现个性化帮扶。如开化县委托金盾保安公司开发出60个公益性岗位帮扶部分退役军人再就业,已有35人顺利走上新工作岗位。衢江区个性化帮扶重点人员到上方镇专职消防队工作。

推行订单培训

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以推动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生产所需紧缺工种科学设置“订单式”培训目录,由企业进行“点单”,实现培训课程设置与企业工种需求无缝衔接,在解决企业“用工荒”的同时,有效推动退役士兵充分就业。

推动学历提升

退役军人参加成人高校招生专升本可免试入学,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可享受加分照顾,并实现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退役军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可实行免试入学,在中等职业教育期间,可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退役士兵可享受学生生活费补助。

推送岗位信息

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和掌握用工需求、人员培训等信息,联合衢州新闻网等本地主流招聘媒体,开通退役军人线上招聘平台,专门持续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信息,并举行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目前已发送1000余条就业岗位信息,信息点击率达到7000多人次。

加强机制建设

全市将退役军人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中,各地通过建立议事协调制度,开展专题研究、一事一议,确保及时破解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建立考核制度,把考核作为工作指挥棒,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同时,建立周报通报督查制度。对工作进展滞后的通报处理,对工作开展不力的溯源追责。

做好跟踪服务

通过建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QQ群、退役军人微信群,做好培训跟踪服务工作。及时在群里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做好再就业“红娘”;针对部分退役军人就业“不稳定”现象,由培训基地职业指导师及时帮助调整,帮助提高工作适应能力;针对创业就业遇到困难的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局下沉服务,帮助切实解决困难问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