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日,寒冷的天气让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三号会议室内的气氛格外紧张,早早到来的张君理老人频繁地搓动着双手,焦急地等待着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当门被轻轻推开的那一刻,老张激动地瞬间站立起来。“老杨!”“张君理?”老杨瞪大眼睛看着老张。“真的是你,真的是你啊,我终于找到你啦!”两个老人激动地相互握紧满已是皱纹的双手,兴奋和感动的热泪湿润了四目,时隔67年再聚首,深刻的战友深情在此刻化作重重的拥抱。“67年,整整67年啊,我的老伙计!”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


这是一个老兵寻战友的温暖故事。10月14日,西塘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收到了一封来自嘉兴的87岁老兵张君理的来信,信中写到他与他的战友杨跃古(杨耀固)因抗美援朝战争而失散,至今已有67年。退休后,老张最大的心愿就是寻找当年的老同学、老战友杨跃古(杨耀固),经过20多年的找寻与多方打听了解到,老战友落户于西塘桥,所以老张写信到西塘桥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请求帮忙寻找老战友的踪迹。
街道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朱美娟在收信后第一时间联系了各村(社区),发动更多的人帮助寻找,同时也利用退役军人登记系统仔细核对符合张老提供线索的退伍老兵。通过对300多名退伍军人信息的逐一核对,却依然没有线索。虽然百寻无果,但帮助老张找战友的事一直牵挂着朱美娟的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21日,在偶然间看到的一篇退役老兵杨跃古的微信和老张信中所写的杨耀固信息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核实,朱美娟专程跑到杨跃古的住处走访,在交流过程中终于确认,杨跃古老人就是老张信中的老战友——杨耀固。服务站工作人员朱美娟立即与张君理老人取得联系,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他,并为他们准备了这场简单而庄重的见面会。
在两位老人的交谈中笔者得知,他们曾是小学同学,杨跃古在15岁时便参军入伍在医疗救护队服役,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仁川反登陆战等重大军事行动。在杨跃古的影响下,张君理17岁时参军入伍,先后在舟山、华东野战军等部队医疗救护队服役,曾为同一独立营的战友,战场上救死扶伤无数。见面会上,张君理还掏出自己的复员证,和大家一同回忆在战场上的艰苦历程和筚路蓝缕的革命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声中,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街道退伍军人服务站的领导为两位老兵献上鲜花、披上绶带并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张君理老人还特意准备了一面“军退工作之冠”的锦旗送给街道退伍军人服务站表示感谢。见面后结束后,两位老兵还一同到杨跃古的住处促膝长谈,以续60多年未见的战友之情。

“李主任,小朱是习总书记培养出来的热心人,为我找到了苦苦寻找了60多年的老战友,真的万分感谢你们啊!”分别前,老张紧紧握着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李主任的手,哽咽地说。“老张,退役军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应该感谢习主席对退役军人的关怀厚爱,也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们会用心用情用劲做好每个退伍老兵的工作。等来年春天,欢迎你再回家来,这里就是你的第二故乡啊!”
战友情是战场上的生死与共;战友情是冲锋陷阵义无反顾;战友情是子弹面前舍身掩护;战友情是阵地前沿毫不犹豫;战友情是救护伤员担架纱布;战友情是时光荏苒永不磨灭!


愿两位老兵都能够健康长寿;
愿所有的战友都能幸福安康;
愿和平之鸽永远能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