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党信党跟党走
■刘 森 孟成真 本报特约记者 丁雅涵
7月底,经过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强渡乌江模范连”上等兵陈青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决议通过的那一刻,陈青欣慰地笑了。此前,陈青先后递交了6份入党申请书,主动汇报思想10余次。年初团里组织建制连比武考核,他一举夺得五公里武装越野、单兵战术射击2个单项冠军和总评第一的佳绩。
进了“强渡乌江模范连”的门,要争做党的人,连队里像陈青这样的战士并不少。指导员王堪说,战士们特别看重入伍期间能不能成为党的一员,大家看的是谁的思想觉悟高、表现好、作风硬,比的是谁能在最短时间里入了党。
连队战士王强刚入伍就开始写入党申请书,可由于训练伤的原因,直至退伍也未能实现入党的愿望。退伍前,他找到指导员,想要一个“共产党员”胸牌留作纪念。他说,要把党员形象带回老家,激励自己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连队官兵爱党、信党、跟党走的动力在哪里?连史馆里,一幅泛黄的油画给出了答案: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在砖木结构建筑的祠堂里,“强渡乌江模范连”代表与其他红军代表围坐在火炉旁,共同学习讨论当时的会议决议。
“‘强渡乌江模范连’的光荣传统,就是我军在党的指挥领导下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浓缩。”该连所属陆军第54集团军某团政委梁中辉谈到,作为当时直接派代表参会的连队,“强渡乌江模范连”一茬茬官兵自觉传承古田会议精神,将对党的忠诚和热爱融入血液,植入骨髓。
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时刻豁出去。2012年8月,“强渡乌江模范连”随团里参加海上适应性训练,部队临近撤回时突遇台风,数十万沿海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关键时刻,时任连长降俊、指导员郭焰带着党员突击队踏泥泞,顶暴雨,在海堤上来回疏散群众,鞋子掉了就光着脚前进,脚扎破了就用绷带一绑,继续投入战斗;预备党员郑瑞超冒着被卷入海浪的危险,始终在海岸一线巡逻警戒……
魂之所系,力之所在。“强渡乌江模范连”官兵身上始终带着一股“虎劲儿”。比武考核,不拿第一就算输;军事训练,就瞄着“优秀”的标准去练。一次集团军组织比武考核,老兵张勇主动要求参赛,每天一个25公里武装奔袭,每3天一个30公里夜间行军,外加400米障碍、战术训练、负重登山等课目训练一项不落、一天不缺。战士们都说:“看到张班长玩命似地训练,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近年来,连队先后参加汶川抗震救灾、确山实兵对抗演习等活动,次次出色完成任务,连续6年被评为“基层先进连队”,连续8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荣誉档案
陆军第54集团军“强渡乌江模范连”组建于1925年10月,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五次反“围剿”。1929年12月,连队派代表参加古田会议。1935年1月2日,连队17名勇士分乘3只竹筏,经过36个小时艰苦奋战,最终打开过江通道,强渡天险乌江,被授予“强渡乌江模范连”。
点睛
战争年代,“强渡乌江模范连”官兵抛头颅、洒热血,为了革命胜利冲锋陷阵,用铁血辉映对党的忠诚。和平时期,一茬茬官兵始终用优良传统铸造连魂,靠忠诚使命续写辉煌,将“铁心跟党走”的信念融入血脉、渗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