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为伴,塑魂润心
——陆军第38集团军某师群众性读书活动小记
■羊新征 王龙刚 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涛

“好书共享”交流活动走进新兵营,引得不少新兵驻足翻阅。鞠红军 摄
“读书明理、励志导行”,漫步陆军第38集团军某师,时常能看见这样的标语横幅。这个师积极倡导开展的群众性读书活动,让座座营盘书香四溢。官兵以书香为伴塑魂、蓄能、养德、润心,成长进步有目共睹。
前不久,师属某团新兵四连对战士们作了一次思想调查。在“你的偶像”一栏中,新兵钱朝文工工整整写下了“李云龙”3个字。
对此,排长苑金梁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钱朝文刚入伍时,最喜欢和战友聊的话题是流行歌手、影视明星。每到此时,他那眉飞色舞的脸上就写满了崇拜之情。
没过多久,新兵连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训练之余,“图书角”总是人头攒动,钱朝文也迷上了小说《亮剑》。那段时间,他逢人便说“李云龙是个有血有肉、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苑排长接着讲述了几个月前遇到的令人心忧的事:新兵刚入营时,带兵人经常听到诸如“黄继光是不是因为摔倒了才堵的枪眼”“董存瑞炸碉堡到底是不是出于自愿”之类的问题。他感慨道,许多新兵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倒是喜欢在网上读一些休闲消遣类的东西,不少“低头族”深受网上和微博中“恶搞”的灰色段子影响。“他们对最新鲜的网络语言一清二楚,却往往将‘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混为一谈。”
怎样才能让成长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官兵保持本色不变、军魂永驻?师领导表示,群众性读书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载体,“就是要让战士们一入营就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明做人做事之理、励强国强军之志、导成长成才之行!”
近些年,师里注重引导官兵回归传统阅读方式,在《苦难辉煌》《心胜》等红色书籍中寻找信仰之根,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强军之魂。
他们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每月评选“读书之星”,组织官兵分享学习心得,畅谈人生哲理。他们还把读书活动与学习党史军史结合起来,组织编写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干部、战士读本,邀请“读书之星”在军营电视台“书香军营”栏目中出镜。前不久,助理工程师张凌昱结合自己的新作录制了《从西力东渐到甲午战争》创作谈,以全新的视角为官兵解读那段苦难历史,深受战士欢迎。
师里还组织官兵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定期举办“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官兵在诵读经典中知廉耻、明是非、辨善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军事是一门通识学科,单一的知识结构适应不了未来战场的需求。为此,师里建立了“常委荐书导读”制度,由师党委常委定期推荐“铁骑书单”,重点推荐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书籍,并认真撰写导读,激发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矢志建功军营的豪情壮志。
前段时间,记者在师属某团驻训地采访时发现,每到夜里,该团野营村一角的帐篷图书室里总是灯火通明。几张折叠桌、数盏白炽灯、手指划过书角的翻页声,颇有几分“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在该团蹲点的一位师领导感慨,图书室里的灯光,在荒郊野外显得格外明亮,这既是对阅读价值的一种守望,更是在积蓄能打胜仗的底气。
(《解放军报》2014年12月26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