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头政委”到底硬在哪
——南京军区某防空旅政委陶向明素描
■本报特约记者 王余根 邵 敏 李 勇
编者按 本报分别于1月3日和4日,在一版突出位置接连刊发第二炮兵某旅政委陈志豪与南京军区某防空旅政委陶向明的先进事迹,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近日,本报记者分头赶赴两个单位,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走近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官兵,在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中,感受新时期政治干部应该是什么“样子”,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该怎样真正树立威信。

能文善武,是官兵对陶向明的一致评价。本报特约记者 郭维虎摄
初见陶向明,是在南京军区某防空旅新年度开训现场。
远远看去,一位身着迷彩的大校正在与官兵们并肩战斗。建网组网操作娴熟,排兵布阵指挥若定……硝烟散尽,大校登台讲评,记者赫然发现,这位指挥员正是该旅政委陶向明。
“一位政治干部抓军事训练也这么驾轻就熟,看来确实具备硬实力。”一旁的上士秦希华听见记者的感慨,满脸自豪地说:“陶政委在赫赫有名的‘硬六连’当过排长、干过指导员,在咱们旅是响当当的‘硬骨头政委’!”
身怀硬功——
讲得能入心,登车能打仗
“硬骨头政委”到底硬在哪?机关干部首先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军区组织“四会”优秀政治教员比武,陶向明得知后带头报名参赛。部属忍不住“拉袖子”:“兄弟部队报名参赛的多是营连干部,你一个旅政委上去,万一没发挥好,这洋相可就出到军区去了!还是选几个基层官兵参加吧,赢了是旅里的荣誉,输了也不影响形象。”
可陶向明并不领情:“即使输了,挑战面前敢冲敢上,对部队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搞调研,查资料,精心备课……比赛如期举行,陶向明全程脱稿侃侃而谈。评委们一致认为:视野开阔、事例典型、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比武结果公布,陶向明一举夺魁!
“干一行就得精一行。自己没两把刷子,怎么给部属树好样子?”从当指导员那天起,陶向明就把上好政治课视为“看家本领”。
去年初,所属某团上士小廖的单亲妈妈身患重病,小廖准备提前退伍回家照顾她。为了让儿子安心服役精忠报国,小廖的妈妈执意住进了养老院。
感动之余,陶向明没有急于以此事教育官兵,而是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封公开信,以旅党委的名义寄给每个战士的家长。近千名家长在给部队的回信中表达了对子女建功军营的热切期盼。陶向明趁热打铁,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组织“家书联展”,在官兵中引发了强烈的思想震动和情感共鸣。
政治工作是行家里手,军事训练也毫不含糊。参加集团军党委班子岗位练兵比武,陶向明脱颖而出,夺得总评和3个单项第一。一次演习,导演组临阵换将,让陶向明代替旅长指挥,结果3组情况处置可圈可点,赢得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