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陆军第38集团军助力河北省阜平县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周远 特约记者 李志涛

陆军第38集团军派出技术人员指导老区群众种植蔬菜。本报特约记者 李志涛摄
河北省阜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是个特困村。
这一幕让骆驼湾村村民唐荣斌至今难忘:2012年年底,习主席冒着严寒走进太行山深处,来到他家里问寒问暖,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如今,唐荣斌家的土坯房已翻修一新,家里的生活有了新起色。
“这要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驻军部队的帮助!”唐荣斌的话道出了当地贫困群众的心声。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作为一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战绩的英雄部队,陆军第38集团军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主席有关指示精神,在革命老区打响了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精确调研:把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
2013年2月,寒风凛冽。
阜平县城南庄村84岁退伍军人李玉路的家里,来了几名将校军官。“今年收成怎么样?家里还有什么困难……”踏着皑皑白雪,一行人和老人唠起了家常。
这是陆军第38集团军扶贫工作组调研时的场景。当时,扶贫工作组来到阜平革命老区,分赴10余个乡镇进村入户实地调研。据统计,3年来,该集团军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层级的调研活动进行了多次。
“摸排的情况全一点,再全一点;掌握的底数清一点,再清一点;扶贫的对象准一点,再准一点。”该集团军政委邹运明反复叮嘱扶贫工作组成员,与地方相比,军队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扶贫资源上有限,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精确调研,把扶贫资源用在刀刃上。
该集团军政治部秘书处处长高翔的电脑里有这样一张照片: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行军床、旧桌子和简易锅台。高翔介绍,这间屋子是城南庄村村委会的一间旧库房。为了把调研搞得更深入、更精确,他们在这里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自己到河边打水,自己烧火做饭,坚决做到不扰民。
2013年,集团军扶贫工作组走遍了阜平县的所有乡镇,重点选择了4个乡镇作为扶贫对象,在4个乡镇里遴选了12个行政村作为重点扶贫村,又从12个行政村里遴选了430户贫困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有了深入调研,才能绘好扶贫蓝图。不久后,集团军党委研究制订了《支援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三年规划》,全面开展组织帮建、助民致富、助学兴教、医疗扶持、爱心帮困、文明新风、生态美化等7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