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血式”扶贫:提高群众脱贫致富内功
3月20日一大早,贫困户刘囧生就来到马兰村党支部书记胡万青的家中,主动申请加入军队援建的农业合作社。
他听说部队今年要再投入100万元扶持农业合作社,并为每个贫困户提供5000元启动资金支持参股入社。看着先期入社的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了两番,原本有顾虑的他也动心了。
这个合作社是该集团军在阜平县建立的4个合作社之一。“送钱送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只有变‘输血式’扶贫帮困为‘造血式’自主发展,才能提高群众脱贫致富内功。”2013年下半年,由集团军各级从压缩行政开支节约的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作为合作社帮扶基金。
为尽快使合作社项目产业化、规模化,并产生持久效益,他们发动贫困群众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把耕地和劳动力集中使用。同时,遴选责任心强的优秀复转军人作为合作社负责人,在集团军和当地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全力做好技术服务保障、生产规模统筹、产品质量把关、农副产品收购等方面的工作。
马兰村的许德春就是受益者之一。2013年下半年,该集团军在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蔬菜种植和养猪两个基地。许德春把多方筹集的2万元作为入股本金,并拿出自家两亩农田租给合作社。现在,不仅每亩地每年能收入800元租金,他为合作社种菜每天还能领到60元工资,再加上年底分红,一家人年收入能增加7000元以上。
受益的不仅是入股的群众。大台乡党委书记杨志强欣喜地介绍,通过这种形式,很好发挥了基层政权组织的功能,密切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调动了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