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需要什么样的兵教头?听听他的“良心哲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责任编辑:张硕
2017-05-10 04:01

任重事艰 勇敢担当

在部队待得越久,这种感情越强烈,就越忍不住去操心、去琢磨。

“赵彦俊是个急性子。”一营营长朱涛说,“他看到哪个人训练有问题,比谁都急。”

2003年,全军举行特种兵比武,赵彦俊和几名战友代表原北京军区出征。

一摸底,他们发现,潜水课目是最大短板。这把赵彦俊给急坏了。

赛前集训,他背上氧气罐,抱块大石头,一头扎进深海。一直潜到“脑袋快炸”的深度,他才丢掉石头上浮……

赵彦俊的莽撞受到了严厉批评,但他这股拼劲彻底点燃了战友们的斗志。在潜水课目上,他们奋起直追,最终夺得全军第二的成绩。

这种急性子其实是源自骨子里的责任感。赵彦俊说:“在部队待得越久,这种感情越强烈,就越忍不住去操心、去琢磨。”

作为伞训骨干,他时刻准备为战友挺身而出。

2010年,赵彦俊和战友在内蒙古参加演习。当时的气象条件非常恶劣。他急匆匆地找到负责伞降课目的教员:为避免训练伤,应引导伞降官兵逆风落地。

“瞎改!”教员当即驳回。因为伞训教材中明确规定必须顺风落地,禁止逆风落地。

但赵彦俊不屈不挠。他分析说,教材中的安全规范是针对营以上规模的大型密集伞降行动,而特战小组的零散伞降行动不必墨守成规。他拿来纸笔,通过一系列运算和图示,论证了逆风落地的可行性。

演习战机稍纵即逝。赵彦俊拍着胸膛说:“相信我,逆风落地能行!”

最终,教员采纳了建议。立下军令状的赵彦俊第一个试跳,验证了逆风落地的优势。

事后统计,在当时的气象条件下,逆风落地确保了伞降官兵零损伤。其他采取顺风落地方式的伞降单位,均出现了受伤现象。

如今,根据天气条件和任务特点,灵活采取顺风落地和逆风落地的详细规范,已经被写进旅《伞降手册》。

在宿舍,赵彦俊从柜子里捧出两大夹子教案。这些年,他编写的教案摞起来有一打厚,单伞降教案就有20多份,还有潜水教案、操舟教案、战斗射击教案等。

他把这些教案资料视为压箱底的“宝贝”。手里摩挲着这些“宝贝”,他一脸凝重地说:“将来到了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天,一定把这些‘宝贝’交给放心的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