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史簿到连史室,这个红军连队的当代史为何失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飞责任编辑:张硕
2017-08-07 04:10

建军90周年之际,隶属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的一支红军连队官兵在回望历史时发现一个现象:越远的越清晰,越近的越模糊。当代的精彩被遗忘,除了有意的忽视,还有无意的疏漏。连队官兵准备趁移防搬迁的机会,扩容连史室,增添更多“当代元素”。如今,他们的想法得到旅领导认可,目前正在机关指导下加班加点拟制连史增补和连史室规划方案。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2017年6月,第72集团军某旅上士翦炫延和儿子一起观看自己在网上连史馆中的荣誉照片。刘先冬

追寻一个红军连队的“当代史”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王飞

离开工兵红一连4年,周巧春逢人就讲自己的光荣史,“我在那个被写进语文课本里的连队当过指导员”。

周巧春跟人“吹”自己的老连队,讲的几乎都是建连初期战争年代的事。聊到连队近况,他往往皱着眉头想半天,“都是些正常工作训练吧”。

在他印象里,一连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自主教育时间用来“学忆传统”。如今,这个习惯连队还一直保持着,对七八十年前的“连队辉煌”,随便一名列兵都能做到张口就来。

但谈到“近年来”,新兵却大都“不清楚”,老兵也多像周巧春一样“印象不深”。

这是隶属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的一支红军连队。建军90周年之际,连队官兵在回望历史时发现一个现象:越远的越清晰,越近的越模糊。

从连史簿到连史室,当代史“失重”显而易见

工兵红一连的连史簿,全书102页。从1999年至今的历史,不足4页,中间还有些许断代,简略如大事记。

连长周刚翻看最多的,是最前面13页,从建连到参加长征5年间的历史。以他的经验来看,不少参观者是冲着小学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来的,“必须把前后的历史脉络搞清楚,确保问不倒”。

为解决瑞金沙洲坝人民群众吃水难问题,1933年,毛主席带领工兵红一连官兵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当地群众在井边立了一块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连史簿以大量篇幅详细记载着工兵红一连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红军第一井”“工兵第一连”“长征第一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荣誉再一次达到高峰”的“近年来”,在连史簿上的记录不到70个字。

“没能在连史簿里留下些什么”,成为谭照杰的最大遗憾。这个兵龄满16年的待转业士官是土生土长的一连兵,立过2次三等功,是连队十几年来唯一一名二等功臣。一次首长来队视察,谭照杰负责装备解说。末了,首长当着众人表扬:“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班长之一,一口清问不倒。”

谭照杰的遗憾,也是连队不少官兵的遗憾。

事实上,这个连的当代史不仅在连史簿里少得可怜,在连史室的“失重”同样显而易见。指导员汪涛把自己数十次解说连史的经历进行了一番量化描述:一场参观用时约30分钟,留给当代史的,不足3分钟。

“比起连史簿和连史室,当代史最大的‘失重’是在官兵头脑里。”汪涛说,近期他们组织了一场问卷调查,对“连史上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全连67名官兵,写连史当代事件的仅有9人;列举“近年来连队参加的大项任务”,答出6个以上的只有11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