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富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的奥秘在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欧阳浩 吴继宏 王昶责任编辑:张硕
2017-12-15 04:17

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这既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规划,也是对各级组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基层部队如何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原教练团“张公富创新团队”的实践,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意气风发的创新团队成员。张云龙

张公富退休了,“张公富创新团队”捷报频传

■解放军报记者 欧阳浩 特约记者 吴继宏

隆冬时节,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如火如荼。该校区原教练团“张公富创新团队”的创新成绩单,成为官兵们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活教材”之一。今年,在“主心骨”张公富退休的情况下,“张公富创新团队”依旧捷报频传:他们研发的某革新器材在多个装甲兵部队推广应用,他们总结的维修方法进入教学课堂,他们承担的多项创新课题获得阶段性突破……

这个创新团队,是以该教练团一级军士长张公富的名字命名的。张公富是该团坦克发动机维修领域的技术“大拿”。当兵30年,他对坦克内部结构和各部位零部件摸得一清二楚,研制出一系列专用工具,总结出的判断发动机故障“四字诀”在部队推广。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张公富这样的“车头”,教练团官兵的维修、教学、创新能力在部队名声远扬。2012年,该团成立了原总参谋部直属单位中唯一以战士名字命名的科研创新工作室——“张公富工作室”。在张公富带头下,该团官兵们的群众性创新活动掀起热潮。2015年8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该团又在“张公富工作室”的基础上,广泛吸纳30名各专业各领域技术骨干,组建了“张公富创新团队”。

人才积聚,攥指成拳,创新能力倍增。然而,就在创新团队成果不断、发展一帆风顺之时,服役满30年的张公富于2016年底退休。

群龙将无首!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离开张公富这个带头人,“张公富创新团队”会不会也“散了架”,团队创新会不会“玩不转”了。

实践证明,这一担忧是多余的——张公富退休之后,“张公富创新团队”攻关创新活动依旧按计划有序推进,服务于部队战斗力建设的创新成果不断。

“张公富的退休是人才队伍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我们事前有准备,提前进行了人才储备,一大批‘张公富式’的技术骨干人才正脱颖而出。”该团领导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