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营定岗定位 咬住“打仗的体制”布局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康克 胡春华 周远 张旭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12-19 04:06

稀缺人才从哪里来又怎么分——

“种子主导”破解人才荒

就在各营内部定编即将完成之际,几封“告状信”投到旅长张全军那里,他叫停了各营内部分流的步伐。

说是“告状”,其实反映的都是人才短缺的问题。

合成一营反映,自己缺少步战车驾驶员,有的连没有一个这样的人才。

合成二营抱怨,缺少装甲车驾驶员和反坦克火箭手,而一营这两个专业的人才比他们多一倍。

几个合成营还共同反映,缺少电器修理工,万一演习中遇到问题,依托勤务保障营太慢,营里又没有骨干,很难迅速完成抢修任务。

不同营、不同专业人才情况不一,有的“富得直流油”,有的“穷得叮当响”。

“人才荒”引起了旅党委的注意。旅长张全军认识到,合成营刚刚起步,如果一个连队缺少种子人才、训练骨干,整个连队的训练就大受影响。

稀缺人才,到底缺到什么程度?旅领导商量后,由副旅长黄士勇带人进驻各合成营,调研摸底人才实力和缺编情况。

看着各营上报的情况,人力资源科干事张景伟一眼就看出了“猫腻”。

有的营少报实力。对于个别稀缺专业,有的营种子人才相对较多,但他们要么是把人才的能力说得低点,要么是把数目少算几个。

有的营则想方设法多报需求。一个营本来只缺少5名骨干,但他们却报了8个。

这也难怪,合成营刚刚起步,最缺的就是训练人才,大家捂着藏着可以理解。但各营人才是多是少,旅机关也有本“明细账”。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将全旅原单位官兵的训练档案理了一遍,汇集成《训练骨干人才数据库》,训练骨干情况、受训情况、服役情况等都有具体统计数据。

因此,对于各营上报的实力和需求,旅机关并没有“照单全收”,而是在全旅召开一次骨干调配现场会。张景伟将旅机关核实过的各营训练骨干实力和需求情况分发给各营营长,拿出《训练骨干人才数据库》一一对表,各营心服口服。

“反思现状,人才扎堆了不行,要让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各合成营都要确保有专业人才骨干,转型才能转得起来。”黄副旅长提出“种子主导”的分配原则,跨营调整137名骨干,将人才均分到具体单位,让各个营各得其所。

关键单元均分骨干。对于合成营步战车、突击车等骨干,全旅范围内调整,保证各连有骨干,组织训练有“师傅”。

通用岗位调余补缺。对于驾驶员、卫生员、炊事员等通用岗位,全旅调余补缺,基本达到均衡。

稀缺专业培训上岗。依托旅教导队加紧培训,同时采取外请教员、外出送学的办法,以解燃眉之急。

调整当中,有的专业人才骨干稀缺,无法均分。旅机关又规定,一个种子人才相当于2至3名训练骨干,分不到种子人才的连队,就多分一些普通的训练骨干。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