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草,俗称巴茅,在南方红土地的沟坎坡梁,悬崖石缝,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芒草像无畏的勇士,不择地域,不惧艰险,随处扎根,随遇而安。
21岁大专毕业,22岁去乡村支教,23岁参军入伍,24岁士兵考学,27岁任职排长……身边战友说起他的故事,都忘不了带上这样一句话,“老万,老万,一棵疯长的芒草。”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巴茅”传奇
■詹志鹏 梁建才

万首新喜欢奔跑,他觉得奔跑的感觉就像自己的人生,总是在和时间赛跑。 陈 亮摄
透过茂密的树林望去,天空没有一丝白云,明晃晃的日光灼人,流动的空气也仿佛停滞了下来。
“老万,蓝军怕是不会来了吧?”草丛里,中士班长和家辉一边用手抹掉脸上的几只小虫,一边对身边的老万说。
“不可能!”老万嘴里叼着根芒草低声回答着。他语气里带着笃定,眼睛却盯着前方,如同等待猎物的狮子,始终没有移开。
老万,原名万首新,贵州清镇人,是第75集团军某旅新下来的“大龄”排长。他带着排里的战士在这里已经潜伏了一天一夜,目的就是阻击可能来犯的蓝军。
突然,远处的小山包上几个若隐若现的人影让大家瞬间紧张起来。“来了!”所有人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目标一步步走进埋伏圈。就在敌人快到面前时,老万一个手势,战友们纷纷冲了出去,把毫无防备的蓝军包了饺子。
“好你个老万,才到连里一个月就生擒蓝军!你咋就认定了他们会从这里偷袭营部呢?”和家辉有点不解。
“这里是通往营部最隐蔽的捷径,只要他们想偷袭不可能不经过这里。”老万嘿嘿一笑,道出了个中原委。
21岁大专毕业,22岁去乡村支教,23岁参军入伍,24岁士兵考学,27岁任职排长……身边战友说起他的故事,都忘不了带上这样一句话,“老万,老万,一棵疯长的芒草。”
芒草,俗称巴茅,在南方红土地的沟坎坡梁,悬崖石缝,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芒草像无畏的勇士,不择地域,不惧艰险,随处扎根,随遇而安。
从地方青年到军官,老万每一步都在和时间赛跑,就如同大山里的芒草一样,哪怕再平凡,哪怕被生活压弯了脊梁,也依旧迎风而长。
1990年老万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拮据的家庭差点让他辍学,最后还是靠着邻里乡亲的帮衬才勉强地读完了大专。所谓山里的孩子早当家,从小老万就要为生活不停奔波,每个寒暑假都是老万最忙的时候,刷盘子、搬砖、架设通信光缆……只要能赚钱,不管再苦再累他都干。长沙、金平、合肥、郑州、昆明……那些老万漂泊过的城市都给他留下了烙印,有的是往事,有的却是伤疤。
生活让他经历着同龄人不曾有的艰辛,同时也练就了他咬石嚼铁的坚韧性格。
2012年6月,老万那时在怀化支教,暴雨导致洪涝灾害突发,差点让他和学生一起被困死在教室里,最后是前来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救了他。
在救灾安置区里,老万看着一个个为了救人不眠不休的解放军,一个念头在心底悄悄萌发。
那年12月,23岁的老万去了长沙当地的武装部,兜里揣着的是一张填写好了的入伍申请表。老万说,当时的他没有一点犹豫,也没有多想,只觉得有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自己——如果再不去参军,年龄就超了,到了自己老去的时候一定会追悔莫及。入营后的老万成了新兵营里最老的“新兵蛋子”,甚至比很多老班长的年龄都要大。也许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他的从军路必将充满挑战。
有人叹息道:“老万,老万,你起步太晚,在这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军营里,你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消除年龄的差距。”他总是笑着说:“军旅本该跋涉,年龄岂能阻挡?”
正如老万说的那样,从进入军营的第一天起,他就从来没有因为年龄烦恼过,有的是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听说考学能提干,他便买来书自学,热血满满地“啃”起了,殊不知买来的竟是几本盗版书。在当兵的第二年,老万硬是凭着这几本盗版书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校。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在战友眼中一向抠门的老万特地买了块手表,来激励自己不断与时间赛跑。
快点,再快点,他玩命的奔跑,只为能在5公里上缩短与“小鲜肉”们的差距。在他眼中,年龄大永远不是可以屈居人下的借口。
快点,再快点,他起早贪黑地练习装备操作,为的是熟悉所有功能模块把装备发挥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在演习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
快点,再快点,他发疯般汲取知识,拜身边能力出色的人为师,只为能全方位补齐自己的短板。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老万说,他想走得远点,想有点作为,如果不只争朝夕,怕是难以实现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