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参谋”走进“中军帐”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部作者:谭长俊 沈立 李强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11-20 22:32

十月,科尔沁草原枯草连天。第79集团军某旅合成四营组织的一场夺点控要战斗演练在瀚海深处打响。朦胧夜色中,营指挥所内电波频频,一条条战斗指令有序下达,战斗进程不断紧张向前推进。

突然,我方一辆通信车辆被“敌”炮火摧毁,而此时电台也不时被干扰,信号断断续续,整体保障行动面临失控的局面。

“快找毕宜瑞!”危急时刻,营长张金波大声喊道。

闻声而至,毕宜瑞仔细询问故障现象后,胸有成竹地进行指挥:“立即改换破损线路;运用背负式电台装备进行通联……”

随后,他迅速启动指挥所通信应急预案,同时使用有线、无线、卫星等手段对信息通信进行恢复,确保“指挥链”通畅。通信恢复,只见各专业兵种密切配合,整场战斗有条不紊,“敌”火力点逐个被拔除。

演练过后,旅机关在复盘检讨中得知,化解此次危机的竟然是营“士官参谋”毕宜瑞。导调此次演练的合成四营营长张金波介绍说,这已不是头一回让士官参谋走上指挥席位,如今“士官参谋”不仅能够在“中军帐”内出谋划策,还可以在作战进程中辅助指挥员指挥和调控部队。

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对“士官参谋”的职能定位为“文书”或者“士官骨干”,未能明确相应权责,导致“士官参谋”一直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部队改革转型以来,上级认为“士官参谋”身处训练一线,能够把准训练和作战的“脉搏”,要让“士官参谋”走进“中军帐”,真正发挥参谋助手作用。面对任务使命的迫切需求,如果思维观念不能迅速调整“频道”,让“士官参谋”从跑龙套角色转变为主角,强化其职能作用,就很难保证完成日益复杂多变的任务。

“必须让‘士官参谋’做事有底气,说话有分量,挺直腰杆谋打仗!“着眼改革转型,该旅结合下发的《陆军军事训练大纲》,坚持战斗力标准为“士官参谋”制定成长路线图,积极探索”一专多能”训练模式。他们组织跨专业尖子结对子,跨岗位交叉练技能,将高炮、导弹、侦察、防化等专业学习列入学习计划,同时还出台了《士官参谋制度实施细则》,要求“士官参谋”必须参与战术训练、演习方案制定和战法探讨,从而厘清了“士官参谋”的相应权责。

入伍15年的毕宜瑞是步兵专业的“行家里手”,曾多次在各项比武中摘金夺银。毕宜瑞刚被任命为“士官参谋”时,营连也不太认可,曾为训练提意见建议时吃了“闭门羹”。随着旅里对“士官参谋”的重视和培养,如今的他不光成为了营指挥所里的得力参谋助手,还成为了检查营里战备训练那一双“挑刺眼睛”。

原来,为了能够胜任岗位需求,毕宜瑞也为自己制定了强化训练计划,白天到训练场摸索操作,向官兵请教,晚上加班加点学习理论,训练时熟练掌握各类装备,不到半年就完成了“一招鲜”向“多面手”的转变。

前不久,该旅奔赴大漠深处,毕宜瑞再一次坐进中军帐。随着演习的不断深入,他先后提出20余条意见建议,均被指挥组采纳。

过河的卒子当车用。翻开该旅《士官参谋培养方案》,记者眼前一亮:为了让“士官参谋”胜任本职岗位,他们要求每名士官必须掌握5种以上专业,同时需掌握识图用图、战术标图、作战文书等多项基本技能,他们作为指挥员“左膀右臂”的作用日益凸显。

“士官参谋”毕宜瑞(中)按照演习进程临机进行计划调控。

 

指挥员寄语:

让“士官参谋”能参善谋

随着部队改革调整,不少优秀士官被委以“参谋”这一重要角色,他们工作热情饱满,训练经验丰富,谋划作战贴近实际,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老旧思维转变慢、相关制度跟不上、培养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许多“士官参谋”一度处于“有名无分”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对“士官参谋”这一群体重视不够,培养不足所致。

既要搭建舞台,也要助力成才。“士官参谋”走上新岗位,对他们的能力素质比以往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将他们“扶上马”后“再送一程”。不光要从制度上厘清权责,让“士官参谋”“有名有分”;还要不断提升和拓宽"士官参谋"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多担当,敢于挑重担,让他们真正成为部队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好未来战场的生力军。

——第79集团军某旅旅长赵善桐

解放军报记者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