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魔鬼周":这是生存之战的殊死较量,痛苦超乎想象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杨磊 王钰凯 李灰懿 杨勃 发布:2019-01-16 03:05:01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延伸阅读

曾经的困难,都不是事儿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政委 魏银建

西北风还在狂吹,气温还在猛降,戈壁滩又响起了枭狼的嚎叫。

“打一仗、停一下”是“魔鬼周”训练的一个思路。每天晚上,教练员会组织所有参训队员利用半个小时进行个人总结,并组织交流发言。

有名队员总结道:“如果不是‘魔鬼周’,我不会相信自己能完成这些!经历过之后,再回头看自己曾经遇到的困难,就会觉得那都不是事儿,只要坚持一下就能挺过去……”

队员们用定目标、写格言的方式来激励自己,不断为实战化训练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魔鬼周”这一周其实并不长,相比今后队员们的特战之路,这只是短短一瞬。

这一周又很漫长,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突破了自己的极限:最长时间不睡觉、最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最长时间不吃东西、最少数量补充水分……他们用辛苦的付出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魔鬼周”象征最终胜利的“锦鲤”。

几乎是“魔鬼周”训练展开的同一时间,在距离“猎人基地”2300公里外的巴基斯坦拉合尔市某田径场上,我们旅的9名队员代表中国陆军参加了第二届“体能与战斗技能”国际军事比赛,夺得4个项目的团体第一和综合团体金牌。期间,队员累计训练1022小时,跑完1200余公里,做俯卧撑15万余次……可想而知,金牌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对于这些年轻的特战队员们来说,成长,才刚刚开始。

尖刀须淬火,刀刃才锋利

■军医 王焕宇

找到50号时,他脸上、手臂上好几处都在冒血。那枚瓦斯弹就炸在他右手边。

我立即上前检查,发现他的伤口并没有大的出血。简单消毒后,我将注射器的针头弄弯,对准出血点轻轻往里插,接着往回勾,以此来探测弹片的位置。发现残留物后,我又用镊子顺着他的伤口戳进去,将弹片取出来。

“医生,麻烦你快点,我还要跟队。”他皱着眉不停地催促我。

作为军医,我这一周的压力是巨大的。一般来说,人在48小时不睡后,身体会不受控制地进入梦乡,活动能力也会严重下降。

果不其然,长时间的不睡觉加上高强度的训练,有队员晕倒在路上。我将他抬上救护车输液。

救护车刚走了一半,苏醒的队员就要求下车。“兄弟,再多休息一会儿,在救护车上没事。”我拒绝了他。

“如果队员们不能一同到达,就没有水补给。”他坚持下了车。

饥饿、寒冷、疼痛和恐惧一次次企图支配队员们的战斗意志。只有将这些全部克服之后,他们才能成为最锋利的“军刀”。

攀登课目时,有个队员肩部出现了一个脓肿。我将里面的东西挤出来后,发现那是个变性的脂肪组织。这是免疫力下降的一种表现。抗寒训练对他来说变得更加艰难,当他从泥坑里爬出来时,不停地颤抖。

“下来休息一会儿吧。”在我一再劝说下,他原地活动了会儿,热了热身,找我要了2片感冒药,又重新跳进泥潭。

1 2 3 4

责任编辑:张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