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团圆圆过大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回家过年,在常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想法;但对军人而言,却成了实实在在的奢望。
燕山脚下,有着这样一群油料兵,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必须坚守战位,把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把对祖国的忠诚与担当牢牢扛在肩上。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份责,兄妹情

早上八点,警卫班的下士唐洪宁伴着微熹的晨光走下哨位,他又观看了一回日出。从当兵开始,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外面过年了。由于担负油料罐区的警卫执勤任务,他所在的警卫班只有寥寥几人能够回家过年,而他却是主动申请留守的那一个。
刚进宿舍楼,小唐就一溜小跑冲到班长那里领取自己的智能手机。领完手机,班长瞅着他那迫不及待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道:“虽然是放假,但是也不能沉迷手机游戏啊。”小唐一本正经地立正敬礼,答道:“是!”说完躲过班长的“飞脚”,转身就跑回了宿舍。
坐在床边,小唐开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淘宝。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个小同志难道迷上网购了?当然不是,小唐是在查看自己的订单信息。但那清单的最上方赫然是一件女式羽绒服!小家伙谈恋爱了?那你可又猜错了,这是小唐特意给13岁的妹妹买的新年礼物。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妹妹上学一直都是省吃俭用,一件衣服经常穿上好几年。这次过年,小唐为了给妹妹一个惊喜,事先进行了周密准备,早早就选好了款式,放进了购物车。几天前,一收到工资到账的信息,他立马就付诸了行动。看到物流信息显示今天即将送达,他内心兴奋不已,想到妹妹收到礼物时脸上开心的笑容,小唐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微笑。
虽然没有回家过年,但小唐明白,他身上肩负的是更重要的使命。妹妹最喜欢他穿军装的样子,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他时刻告诫自己:穿上军装,就要履行好军人的职责,就要站好岗、放好哨、守好库!
一家人,有大爱

除夕夜,下午六点。“老吕,过来搭把手,饺子要马上出锅了。”吆喝完在客厅里陪孩子看电视的丈夫,她开始忙着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听着爷俩有说有笑地看着电视,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但是一家三口在部队一起过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老吕”全名叫吕艳峰,是油库检修所的修理工,今年是他当兵的第12个年头。由于油料装备维修危险系数大,专业性要求高,为了保证节日期间装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他必须全时保持在位。
刚起身,桌子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什么,山上油罐发现漏油的迹象?好好,我这就过去。”挂断电话,老吕跟爱人简单交待过,便穿上外套匆匆出了门。爱人虽然一脸无奈,但是多年的夫妻,她深知老吕的倔脾气,只得再三叮嘱他一定要注意安全。谁料想这一去竟忙到半夜。就在新年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老吕终于进了家门。看着守在客厅的爱人和用盘子扣起来的饭菜,老吕的眼角也泛起了光。
军人非无情,只因有大爱。作为单位的修理工,他的工作既重要又平淡,为了保证仓库的装备设施能够正常运转,他每天都要对各个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经常一圈走下来,一天也就快过去了。但就是这样平淡又夹杂着些许枯燥的工作,他始终在坚持着。不论风霜雨雪,不分工作休息,只要一个电话,他随叫随到。那厚实的肩膀上,背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修理工具包,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与担当。
一种情,叫无悔
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正是万家团圆、欢庆新年的时候,可是此时此刻坐在消防车上的4个人精神却高度紧张,时刻关注着外面的动静。驾驶员黄胜早已将消防车发动好,手里紧紧地攥着对讲机,只等值班室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出动。
他们都是油库消防班的成员。除夕夜,消防班有着一项特殊的任务——守夜。下午六点,他们就已经吃完晚饭早早地上车待命了。伴随着夜幕降临,气温也逐渐降至-14℃。一扇车窗玻璃、一层消防服,根本无法隔绝那刺骨的寒冷。车上的几个人紧靠在一起,互相商量着出现情况后的行车路线,讨论着还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点位,后座上摆着一大袋事先准备好的“防困物资”。这时,不远处的村庄上空亮起了几朵零星的焰火,他们的神经瞬间都紧张了起来。钟声敲响前后的一小时时间是烟花爆竹燃放的高峰期,看着夜空上绚丽的“烟火秀”,几个人眉头紧皱,丝毫没有欣赏的心思。随着时间的推移,鞭炮声、烟花声逐渐停息,几个人不约而同地舒了口气。下车稍作伸展,简单吃些东西,就又上车待命了。距离天亮还有一段时间,他们还要继续坚守到凌晨六点。
万家团圆时,将士未下鞍。除夕夜,消防班守夜一直是这里的一项传统。作为油库的消防班,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更加明白除夕这个日子的特殊含义,为了让官兵能够安心休息,为了让百姓能够欢度春节,他们甘愿做那默默无闻的“守夜人”。
深夜的朋友圈突然被一段“执勤哨兵”的视频刷屏了。视频中,两名执勤哨兵深夜荷枪实弹在营门内值守,而在门外,不远处的城市,万家灯火,绚烂的烟花分外迷人。一扇门,两世界;坚守战位,一心忠诚。此时此刻,大山深处,还有着这样一群可爱的油料兵们,为国家站岗放哨,为人民守护安宁,他们使命光荣,无怨无悔。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