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蹭热度”到“寻热源”,一堂“潮”课带来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海洋 佟鑫博 邓健诚 责任编辑:张硕
2021-05-20 08:41:09

一堂“潮”课带来的冷思考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通讯员 佟鑫博

伴随一段炫酷的视频,第79集团军某炮兵旅指导员陈志慧的一堂教育课落下帷幕。走下讲台时,他信心十足。

为了让这堂教育课抓人眼球,陈志慧上网搜集了不少音视频,加班加点进行精心剪辑,课件内容也是精心准备。授课中,他使用了不少网络热词,让整堂课时代感十足。

然而,让陈志慧没想到的是,等来的掌声稀稀拉拉,“有声有色”的授课收效平平。他的表情顿时尴尬。

“指导员像网络平台的‘搬运工’,授课内容没啥嚼头”“今天指导员的课讲得挺‘潮’,但让我们记住的不多”……吃过晚饭,陈志慧路过班排宿舍时,无意间听到大家的议论,脸一下红到了耳根。一股挫败感,瞬间涌上心头。

“自己精心准备,大家竟然不买账,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怎样的思政课才能走进‘网生一代’”……回到房间,陈志慧回味白天的经历,一连串问号在他头脑里萦绕。

望着窗外满眼春色,陈志慧心绪起伏难平。去年野营驻训时的一幕,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那时,连队训练任务繁重,环境条件艰苦。为激发官兵士气,他准备组织一次针对性教育授课。然而,手头没有可参考的资料,驻训地荒凉偏僻,手机信号也不稳定。于是,他不得不立足现有条件,挖掘官兵身边鲜活事例。

“戈壁滩上,下士李建龙每天顶着滚滚热浪学习装备操作,汗水常常蜇得他眼睛生疼,背上的汗渍一层叠着一层”“24年来,技师张新昌,排除大小故障1300余次、让60余门火炮在关键时刻起死回生”……

不承想,这堂形式朴素的教育课,抓住了大家的心。不少官兵听着听着被感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一冷一热”的教育效果,让陈指导员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有形式上的“新”,更要有内容上的“实”。如果教育简单地用“热度”迎合官兵,很难找准官兵思想契合点。

从“蹭热度”到“寻热源”

——第79集团军某炮兵旅提升基层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一段经历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通讯员 佟鑫博 邓健诚

第79集团军某炮兵旅紧扣中心提升思想教育质效,大大激发了官兵训练热情。图为该旅官兵在西北戈壁进行火箭炮实弹射击演练。刘星楠摄

“只注重‘热度’,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引领,到头来很有可能本末倒置”

曾经,在陈志慧看来,教育课要是没有新颖的形式、紧跟潮流的内容,很难满足年轻官兵的胃口。

为此,每次准备授课,他都把大量精力放在歌曲、短视频等内容的搜集和剪辑上,授课现场弄得热热闹闹,力争让官兵们听得有滋有味。

其实,对于不少基层思想政治教员来说,有陈指导员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路还很长,背影要美。你的梦想,终将伟大!”去年底,一场热血沸腾的演讲比赛,让在基层营连推门听课的该旅政治工作部主任田忠良驻足观看。

没一会儿,田忠良发现,大家的关注点更多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视频和演说者的煽情渲染上。能讲出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的寥寥无几,教育落点“跑了偏”。

活动结束,连队组织大家撰写心得体会,不少官兵泛泛而谈。很显然,课上热闹非凡,课后过眼云烟。

“政治教育如果一味在追求新鲜感上打转转,最后只会是雨过地皮湿。”田忠良说。

随后的调查显示,73%的授课人员习惯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时下“顶流”的话题,32%的授课人员习惯于穿插播放音频和视频。

形式有“共振”,并不代表思想有“共鸣”。搞教育,啥时也不能忘了“内容为王”。

客观讲,灵活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对提高授课的受欢迎度大有裨益,但一些授课者常常陷入“炒热点、追热议、用热词”的误区,最终把方向搞偏了。

深入剖析,这样“蹭热度”的教育为什么行不通呢?

——战斗原则不强。只关注有趣味的“情节”、有意思的“桥段”,没有把是非曲直讲深讲实讲透,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批驳不力,战斗性原则性被热热闹闹的教育形式所取代。

——道理观点不深。不少政治教员授课时,更愿意使用“高大上”的形式,看起来头头是道,实则只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式附和,或者言之无物的空泛化表态,官兵听得似是而非。

——喧宾夺主不实。过于注重花里胡哨的形式,把教育课堂变成了“脱口秀”“视频集”,容易使大家“乱花渐欲迷人眼”,教育内容浮于表面,效果自然浮光掠影。

“只注重‘热度’,而忽视了内在的思想引领,到头来很有可能本末倒置。”对此,他们深刻认识到,形式是为效果服务的,教育只有既抓人眼球又打动心扉,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追求‘热度’的正确姿势,是把官兵最需要的营养,用最合适的方式输送给他们”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初心从未有改变,百年只不过是考验,美好生活目标不断实现……”

3月中旬,在家休假的指导员黄书博打开微信,翻看大家分享的“动态”。他发现,朋友圈已被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刷屏。

“短短4分多钟,视频把青春、奋斗、忠诚这些关键词展现得淋漓尽致!”看完视频,他不禁感悟道:“教育需要好的载体!”

由此,黄指导员从主流媒体、精品微信公众号优选素材,把最新的时事重点、社会热点、民生焦点即时推送到官兵“掌上”。大家都说:“咱指导员肚子里有‘料’。”

“追求‘热度’的正确姿势,是把官兵最需要的营养,用最合适的方式输送给他们。”反思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包装过度”“产销不对路”等现象,该旅领导感到,当前青年官兵更习惯碎片式阅读、具象式学习、交互式体验,要求各级必须在适应微时代、创新微教育上求突破。

为此,他们着力打造微讲堂、微直播、微视频、微论坛、微疏导“五微”教育新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尽力避免流于形式的“拼、凑、剪”,坚决克服“浮、俗、偏”。

前不久,该旅组织官兵参观驻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返营后,深受感染的指导员宿剑拿起画笔绘制了英雄事迹原创漫画,上传内网后,很快点击量突破数千次。

“一组漫画一堂课,创作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加深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启迪心灵的过程。”宿剑深有感触地说,点燃头脑中的“忠诚因子”,方能产生铁心向党的“聚变效应”。

4月初,一堂跨越千里的党史学习教育开播——应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少先队“金耳世中队”邀请,该旅“上甘岭战役二级英雄连”官兵代表赶赴学校,同师生们一起缅怀连队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金耳世。

“69年前,我们以86发破甲弹击毁敌11辆坦克,创造了炮兵史上的传奇。新时代的我们,要不忘初心、再立新功……”视频连线中,“主播”杨帆深情讲述英雄事迹和连队光辉战史,让每名战友经历了一次涤荡身心的“精神寻根”。

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到纪念场馆、革命旧址,一边将镜头对准珍贵的老物件和泛黄的老照片,一边向大家讲述战争年代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将鲜活的教育资源呈现在官兵眼前。

教育插上“云”翅膀,效果更上一层楼。视频另一端观看直播的官兵无不全神贯注,生怕一不留神错过精彩内容。

“没想到今天能以这样的方式聆听红色故事,‘云’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00后新兵赵英伦兴奋地说:“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要接过革命先辈的战斗旗帜,发扬优良传统,苦练军事本领,争做打赢尖兵。”

“时代变了,对象变了,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王’的原则啥时都不能变。”在该旅领导看来,“五微”教育有着“短、平、快”的特点,“新、趣、活”的特质,只要内容有“营养”,快餐也能做成大餐;只有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热点才能转化为动力源。

“‘蹭热度’不如‘寻热源’,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发言权”

每个身边先进典型,都是一个教育“热源”。他们的“热度”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具有特别的亲切感和天然的可信度。

作战支援营排长何智玲觉得,中士吴肖晨见义勇为的事迹对她感触最大。

前段时间,在家休假的吴肖晨目睹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当时,路边电线杆被一辆货车撞倒,货车油箱因剧烈碰撞出现漏油,随时都有可能流到断开的电线上,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

“看到这一幕,作为军人怎能坐视不管!”他义无反顾地上前施救,为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宝贵时间。吴肖晨没有豪言壮语,却道出了人民子弟兵的责任担当和一片赤子情怀。

何智玲将吴肖晨救人的事迹采访挖掘出来,结合现场救人视频在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时间刷爆朋友圈。

之后,吴肖晨成了旅里各营连组织教育时竞相邀请的“红人”。

谈及此次充当“星探”,何智玲道出初衷:“发现多种‘热源’,目的就是要在大家头脑中催生‘化学反应’,让更多战友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见诸行动。”

“‘蹭热度’不如‘寻热源’,身边的典型最有说服力、最有发言权。”在该旅各种形式的总结表彰会上,越来越多的典型鲜活故事被挖掘出来,对官兵们更有影响力。

“作为一名军事主官,就是要思战谋战、主动担当,始终保持为战磨剑的拼劲、追求极致的干劲、开拓创新的闯劲,努力锻造未来决胜战场的开路先锋。”这是营长李文涛的心里话。

去年底,他走上战区陆军“榜样的力量”事迹报告会的讲台,一时间在全旅官兵中“热度”爆棚。大家这才知道,从装备列装开始,李文涛钻研专业近乎痴迷,把相关说明书都翻烂了;长时间的挑灯夜战,他的视力急剧下降;烈日下钻研战法训法,他的后背被晒伤,只能侧躺着睡觉。

让打赢的“热源”释放出更多的强军能量。他们依托军营广播把李文涛等人的先进事迹传播到军营每个角落。在旅“董存瑞奖章”颁奖仪式上,播放他们的典型事迹视频,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激发强军“心动能”。

新排长赵楠来到基层部队任职已经有几个月了,从“校门”到“营门”不免有些迷茫失落。李文涛等人的先进事迹就像是一盏灯照亮了他的军旅之路。他由此懂得了“爱拼才会赢”的道理。此后,赵楠以昂扬的斗志融入连队生活,前不久在营队组织的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就是要挖掘这样的‘热源’,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让官兵在思想上认同、情感上接近、行动上践行,真正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该旅领导说。

既要“抬头率”,更要“点头率”

■田忠良

教育“蹭热度”该不该倡导?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辩证看待教育“蹭热度”的特点,从优势看,“蹭热度”意在趁热打铁、就水和泥,时下什么热闹讲什么,官兵关注什么聊什么,往往付出不多但官兵印象深刻;从劣势看,“蹭热度”盯的是流量话题,图的是吸引眼球,不容易突出主题、聚焦主脉,结合得不好容易游离跑偏,把教育搞得散光走神,脱离了教育的初衷,导致费力不讨好。

教育灌输是立精神支柱、强政治灵魂的政治工作,是在官兵思想土壤上除杂草、种庄稼的工作,政治要求高、目的指向强。只有官兵接受认可、入脑入心,才算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因此,“蹭热度”的教育应该是新时代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应有内容,但这只是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官兵听完接受了没有、教育目的达到了没有,才是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首先来讲,“蹭热度”的出发点着眼点必须放在教的方向、育的指向上。不是说官兵喜欢听什么,就一定在课上讲什么,蹭着“关联性不大”的热度,搞起“风马牛不相及”的教育,不仅浪费教育时间,也容易透支政治干部的威信。为什么有些教育原则性战斗性不强?最根本的就是没有把“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搞清楚,为了“着急赶路”忘了“为何出发”,甚至为了把兵哄住,简单迎合搞庸俗化,一味地追求新鲜热度,搞“拿来主义”那一套,这种走“新”不走心的教育,必然热得快冷得更快。

更深一层看,“蹭热度”需要讲契合度。要拿出官兵普遍认可的教育,首先需把官兵装进心里,把对热度的关注和官兵的需求结合起来,把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活,才会提高教育接受度。如果说的不是身边事、不是官兵渴望了解的道理,大家怎么会感兴趣?不关切官兵的关切,又如何切得准教育的思想脉搏?在这方面,教育者必须要有敏锐的热度鉴别力,深入分析教育内容和热点问题的契合度,用心经营内容,努力给出符合教育灌输意图、官兵真正欢迎的内容。

好的教育既要“抬头率”,更要“点头率”。所谓“抬头率”,就是吸引官兵关注;所谓“点头率”,就是赢得官兵首肯、激发官兵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教育凝聚强军意志、汇集强军力量的作用,真正让教育在官兵思想阵地上扎下根去,确保教育不失职、不缺位,有思路、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