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的创立与推广,为推动构建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王克勤牺牲、“王克勤排”授称75周年,作为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发源地,近日,第72集团军某旅以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歌剧《王克勤班》为蓝本,编演了舞台剧《人民英雄王克勤》,带领官兵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王克勤“三大互助”精神的时代伟力。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穿越75年的时空隧道,感受那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一幕幕——
视频:舞台剧《人民英雄王克勤》片花
第一幕《诉苦运动启新航》
1939年7月,刚满19岁的王克勤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1945年10月,王克勤在邯郸战役中被我军解放。他被编入6纵18旅52团1营1连1排当战士。王克勤来到我军后,通过两种军队的亲身体验,深感自己是生活在两个世道上。在人民军队里官兵平等,互相关心,亲如手足,他觉得自己这才“真正活得像个人”。

我军开展的诉苦运动。资料图
有一次,王克勤突然病了。班长给他端水喂药,排长和连长多次前来看望,问寒问暖,连长还拿出自己的钱买可口的东西给他吃。这些都使王克勤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他想:为什么解放军官兵这么亲切?为什么这个队伍走到哪里都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而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就十室九空呢?通过两种军队的亲身体验和鲜明对比,他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国民党军是给地主老财干的,解放军才是为咱穷苦百姓求解放、谋幸福的。

1946年元月,6纵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诉苦运动,许多被解放的蒋军士兵控诉了军阀、恶霸对他们的奴役和压榨。第二天,王克勤主动走上讲台,控诉了国民党反动派给他一家带来的沉重苦难。

诉苦运动像一股洪流冲开了王克勤的心扉,他终于搞清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问题,坚定了为革命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光明而战的理想信念。思想上的转变使他成了英勇无畏的人民英雄,掀开了崭新璀璨的人生篇章。

第二幕《三大互助育精兵》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多,大量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补入我军部队。如何使老骨干、新战士和“解放战士”拧成一股绳,迅速形成战斗力,是当时全军都在研究的课题,也是身为机枪班班长的王克勤带兵遇到的现实难题。

王克勤教战士们用枪。资料图
王克勤对班里的同志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这句话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他在班里成立了思想、技术、生活互助组,组长大伙儿推选,自由结合编组,有效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技术互助的目的是尽快提高军事素质。因为战斗频繁,很多新同志一参军就得打仗。王克勤提出勇敢与技术结合、战斗与训练结合的口号,带领战士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

生活互助一开始也称体力互助。部队天天行军打仗,别说是新兵,就是老兵有时也体力吃不消。部队过河时,王克勤把受伤的战士一个个背过去;部队夜行军,他把自己的绑腿解下来让全班战士牵着绳子走;部队宿营后,他忙着烧水给战士们烫脚、挑泡……

王克勤常讲,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没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会带兵的干部骨干!他首创了“三大互助”运动,让官兵在团结互助中增进友谊,在同甘共苦中拉近距离,在取长补短中共同提高,使部队空前团结,有效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幕《徐庄大捷美名扬》
1946年10月,王克勤所在营奉命在徐庄阻击敌人。激烈的战斗中,王克勤率领他的机枪班,团结互助,灵活转移阵地,歼敌123名,全班无一人伤亡。战斗结束后,上级给王克勤所在班记了集体一等功,王克勤也被破格提拔为排长,其开创的“三大互助”带兵方法受到广泛重视。

解放军攻城。资料图
1946年12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短短时间里,大批王克勤式的英雄人物和模范班排涌现出来,迅速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徐庄战斗的辉煌战绩使王克勤“三大互助”带兵方法受到高度重视,晋冀鲁豫野战军首长指出,王克勤开展的团结互助活动,是适应战斗需要和部队情况应运而生的一个典型,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极大的意义。

第四幕《浴血定陶树丰碑》
1947年6月30日,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7月10日,第6纵队打响了进攻定陶城的战斗,创造了以1个纵队在攻坚作战中歼敌1个旅的战斗纪录。

这次战斗中,王克勤率领全排奋勇登城,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最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7岁。司令员刘伯承痛惜不已:“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

新中国成立后,“王克勤运动”一直坚持了下来。以尊干爱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团结互助活动,长期持久地开展着。王克勤生前所在部队,尤其是王克勤生前所在连,半个多世纪坚持学习王克勤不动摇。1990年12月,中央军委授予这个连“尊干爱兵模范连”荣誉称号。

王克勤“三大互助”运动的全面推广
对促进我军内部关系
提升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75年来
它赓续传承,历久弥新
依旧散发出绚丽的光芒
永远镌刻在我军的荣誉殿堂
融入人民军队的血脉灵魂
成为我们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