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培育 静待花开
■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某连中士班长 李光辉
“同志们,下面我将讲解并示范掩体构筑课目,请大家注意几个细节……”训练场上,上等兵小刘正在组织训练教学。看着他成熟自信的样子,我不禁暗自感叹:谁能想到这是当年最让我头疼的兵。
那时,小刘刚刚下连分配到班里。我发现,不管训练还是生活,他似乎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做什么都不慌不忙、慢慢吞吞。直到有一次,他因打背包太慢,让全班在建制班比武中与冠军失之交臂。
为改变小刘,我在训练中对他要求更加严格。然而,“强化训练”持续数天,他的成绩始终不见起色。
一次掩体构筑训练,其他班的新兵都已经开始挖土,而小刘还拿着工兵锹在地上不紧不慢地画草图。
“动作快一些!”我大声催促。
然而,小刘依旧不紧不慢。“你到底是不想挖,还是压根没学会?”听着我的语气一下子严厉起来,小刘涨红了脸,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考虑到上午还有其他安排,我命令小刘利用休息时间将掩体构筑完毕,随即带大家转入下一课目训练。
这次“风波”并未随训练结束而平息。当天下午,副班长找到我:“班长,我觉得咱们可能误会小刘了。”说着,他带我来到掩体构筑训练场。
“这是小刘自己构筑好的。”副班长指着眼前一个既规整又标准的单兵掩体说,“这课目你也教、我也教,小刘就是完不成,给他时间自己干,反而完成得这么好。”
副班长的话让我陷入思考,莫非是我的带兵方法有问题?带着困惑,我将这一情况与指导员进行了沟通。
“小刘性子慢,但心思细腻,做事精益求精。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不能先入为主、轻易给他们下结论。”指导员对我说:“作为班长,要包容班内每名战士的个性,因人施策,帮助他们成长。”指导员的话让我恍然大悟,对于如何帮带小刘,我有了新的想法。
回到班里后,我为白天的行为向小刘道歉,他也向我吐露心声:“班长,我懂你的用心良苦,但我接受能力弱,同样的课目,别人只需练一两遍就能掌握,我却要重复好几次,我是不是不适合在部队干啊?”
对于小刘的不自信,我深知自己有很大责任,便安慰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你学习领悟慢了些,但自我要求高。你上午构筑的掩体非常标准,值得表扬。军人讲究雷厉风行,你老是这样可不行……”小刘听后若有所思。
从那天起,我开始改变带兵方法,一边要求他们跟上自己的节奏,一边根据班内战士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挥长处、补齐短板。
小刘没让人失望,对待工作依旧精益求精,在我的帮助下,也渐渐找到了突破口。一段时间后,他的各项训练成绩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脸上自信的笑容更多了。
经历此事,我有了新的思考:每名战士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线带兵人,要懂得“育人如育花”的道理,按照他们的不同花期,精心培育、浇水、施肥。只要功夫下到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
(姚欣彤、杜熙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