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王鹏程——
“党员”二字就是军令状
■刘 含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 轶
“坦克抛锚,请求支援!”机动途中,电台里传来急促的呼叫声。
“让我来!”紧急时刻,第82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王鹏程主动请缨,火速前出。
他俯身贴住装甲板,仔细听金属部件细微的异响,小臂上青筋随着发动机的震颤突突跳动。“传动箱第三组齿轮间隙不正常!”片刻,他猛地直起身,指节敲在装甲板上……
随着轰鸣声再次响起,这位被旅队官兵称为“铁甲神医”的老兵,又一次成功排除故障。
“凡事冲在前、干在前。”提及王鹏程,不少战友都知道这名党员骨干的最大特点。
那年冬天,野外训练场遭遇寒潮,一辆综合扫雷车突发故障,液压油像动脉破裂般喷溅。
“这台装备在下一步行动中还有重要任务,今晚必须修好!”毫无疑问,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但王鹏程毫不迟疑,带着工具钻入车里。
时间流逝,天色渐黑,寒风更加凛冽,给装备维修增加了不少困难。为了方便使用工具,他索性扯开防寒面罩,用牙齿咬住手电筒照明。
经过近9个小时的挑灯夜战,综合扫雷车故障终于被成功排除。
“‘党员’二字,就是沉甸甸的军令状,提醒自己一刻不敢松懈。”王鹏程心里,时刻有根党员责任的弦紧绷着。
那一年,旅里配发新装备,王鹏程比操作人员还着急,经常念叨“一旦有故障,我们修不好,那就是大问题”。为了尽快掌握维修技巧,他从基础理论开始学起,查资料、背理论、做笔记,一有时间就泡在修理车间,把装备的性能和故障问题记录下来反复琢磨,遇到不会的就联系厂家师傅请教,想方设法提升修理水平。
入伍17年,王鹏程时刻保持着冲锋姿态,熟练掌握6型主战装备维修技能,排除故障千余起。作为单位骨干,他带头参加上级组织的履带装备修理资质认证,带领分队战友加班加点学理论,挑灯夜战练技能,身上常常满是油污。休息时间,当大多数战友已经入睡时,他仍在思考怎么提高组训效率。最终,他带队顺利通过资质认证。
一人强不算强,整体强才是真过硬。作为单位唯一考取履带底盘修理技师资格的“大师傅”,王鹏程向上级申请成立能力强化班,一对一进行帮带,把自己的心得经验倾囊传授给战友,累计培养20余名能独立执行修理任务的骨干人才,其中10余人还考取了履带底盘修理高级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