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某旅探索建立“点餐式”培训机制——
助力新排长走好“官之初”
■王梦圆 毛英椿
初冬的闽南,细雨纷飞。陆军某旅训练场上,一场连战术考核正在紧张进行。
抵近“敌”前沿阵地,多个战术小组迅速展开行动。向前推进中,“敌”依托坚固火力点和防御工事顽强抗击,担任主攻的某连二排“伤亡”不小。关键时刻,在该连见习锻炼的新排长张轩鸣主动带领纵深穿插组,迂回突破多道防线,直插“敌”指挥所,一举扭转战局。
面对近似实战的考验,刚毕业的新排长凭什么带队打出漂亮仗?该连所在营郑营长告诉笔者:“这要得益于今年旅里建立的新排长‘点餐式’培训机制。”
以往,新排长分配到旅队后,往往会被集中到荣誉连队见习锻炼。如此安排,效果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
去年,一次建制连比武考核,让某荣誉连队张指导员印象深刻。当时,经过多课目激烈比拼后,部分见习新排长由于体能素质不过硬,在5公里武装越野中拖了连队后腿。受此挫折,一些原本自信满满的新排长情绪低落。
与此同时,新排长所在的荣誉连队也有苦衷:连队自身工作本就千头万绪,还要连续几个月承担新排长培训任务,有时很难平衡兼顾。
“新排长能力素质、专业岗位各不相同,如果片面追求高起点,不考虑自身情况,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为破解现实矛盾困难,该旅经过广泛调研,决定改进以往做法,探索建立“点餐式”培训机制:新排长先以普通一兵身份到荣誉连队感悟传统、培塑作风后,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1个特色连队,完成后续见习锻炼。
如何让初到基层一线的新排长合理作出选择?该旅机关梳理汇总各连队专业、装备、任务等信息,通过实地参观、现场答疑等方式,进行集中宣介。在此基础上,鼓励新排长结合自身经历、能力短板和任职规划自主填写“志愿”。
新排长张轩鸣在军校期间喜欢研究步兵战术,听说某装步连即将在连战术检验中接受全面考核,他毫不犹豫选择到这个连队进行第二阶段的加钢淬火。
一次战术训练,该连贺连长安排他以排长身份担任战斗小队指挥员。张轩鸣本以为自己轻车熟路,可一进入角色却状况频出:“敌情”分析不准、人员编组失当、战场控制混乱……眼看整支战斗小队被判“阵亡”,张轩鸣痛定思痛,立誓苦练,一雪前耻。
在连队支持下,张轩鸣加入驾驶、射击、通信3大专业技师所在的“三互小组”,全面学习装备性能。同时,连队干部还安排他参与训练课题攻关,研究战术战法,练习指挥协同,展开仿真推演。随着一项项军事技能空白被填补,张轩鸣也加速从“学员”向“指挥员”转变。
与张轩鸣的专业对口培训不同,侦察专业毕业的新排长王坤没有选择侦察连,而是来到装甲步兵连见习锻炼。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主战连队的运作模式,所学专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自己也能更科学地规划今后的发展。
见习锻炼期间,王坤一边快速融入连队、学习装甲步兵专业,一边细心记录连队骨干对信息情报获取应用的经验感悟。一段时间后,他跟随该连优秀车长张赛,以一名备用车长身份参加营连战术考核,不仅摸清了情报信息的战场流转链路,还提升了装备操作水平。
多样化的选择提供了多元化的成长路径。装甲专业新排长崔梓轩到综合演练排名第一的坦克连见习锻炼,瞄着成为“专业能手”的目标固强补弱;通信专业新排长刘天昊走进支援保障连,系统学习破障、侦察等专业知识,强化合成思维……
“推行‘点餐式’培训机制后,新排长见习锻炼不再是以前那种‘大呼隆’,变得更有针对性了,质效显著提升。”该旅“管理教育模范连”蔡指导员介绍,他们为所有见习锻炼的新排长细化了“成长清单”,帮助他们结合岗位实际、个人特长和志向快速成长。
“新排长见习锻炼虽然时间只有几个月,但对他们走好‘官之初’至关重要。”该旅人力资源科李科长说,“这也是一个筛选和提高的过程,为新排长定岗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