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军人“在不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蔡吕良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09 14:51

钧正平工作室策划出品 “点亮心灯,接亮亮回家”系列网评③

危难时刻,老百姓最先想到的是军人“在不在”

■蔡吕良

“在不在”,这个普通的日常打招呼用语,近日却因烈士申亮亮让人闻之泪流,思之心痛。就在他牺牲前后,家人在微信上接连发出12个“在不在”,用对话框中砌出的长度,残酷地划出了生与死的距离。


申亮亮生前照片。杨再新供图

我们每个人都有至亲至信之人,在危难来临时刻,会首先向对方发出“在不在”的寻呼。对中国军人来说,这个寻呼蕴含的感情,越在危险大时,越是复杂;越在难关多时,越是纠结。因为,当他们披坚执锐走向战场,他们扮演的角色,既是至亲,亦是至信。

亲属的一句“在不在”,道尽人间至亲骨肉的关心与牵挂,然而却常常得不到应答——他们有时是因为自顾不暇,有时是因为永久沉默……

老百姓的一句“在不在”,即便语气微弱,在军人这里也是万钧雷霆。哪怕前面是火海深渊,他们也会响亮作答:“在!”

前几年,有份《中国科学传播报告》公布一组针对中国民众开展的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军人高居各行业榜首。老百姓对军人的这份信任,放在岁月的天枰上,是沉甸甸的。它是也门撤侨中,向华侨小女孩伸出的温暖的手;它是在茫茫大海上打出“祖国万岁”的“哈尼河”号商船船员沈根弟口里的话——“有了人民海军,我们就踏实了”;它更是申亮亮们用生命作出的无言回答——卫国就是安家。

今天,中国老百姓的安全需求,已经无所不在。同任何成长中的大国一样,中国的国家利益正在不断向海外延伸。3万家中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有几百万中国人工作生活在全球各个角落。2015年,中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了1180亿美元,中国海外资产的积累也已达到了数万亿美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老百姓呼唤一支强大的军队,就如同家里需要一扇门,没有了这扇门,再好的家都是不安全的;老百姓更加需要敢于牺牲的军人,他们就如同门上的保险锁,有了这道锁,才能让人安心放心。

申亮亮的牺牲,是中国军队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牺牲,是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之林所作出的牺牲。

“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申亮亮倒在了1万公里外的西非,灵柩已运抵祖国。此时此刻,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当“亮亮”们以生命大写爱国誓言时,我们从内心里是否待之以国士;当我们在问他们“在不在”时,是否也能像他们的亲属一样,内心涌起一句“好不好”;当我们在扼腕唏嘘时,是否意识到我们享有的安宁祥和正是由他们的牺牲捍卫而来。

祭奠英雄的泪水,淹没了空间,凝固了时间。当墓碑前新栽下的树再次泛绿时,我愿意轻声吟诵如山一样厚重的碑文:来往的过客们,在这儿躺着的,做了军人该做的事,受了军人该受的苦,他们曾为祖国无畏无悔地战斗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